天安字典

《林和叔山园九咏·鸥渚》

时间: 2025-05-06 08:08:46

诗句

归来林下久忘机,表里虚明更不疑。

俯仰自知无愧作,此心何止白鸥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8:08:46

原文展示

归来林下久忘机,
表里虚明更不疑。
俯仰自知无愧作,
此心何止白鸥知。

白话文翻译

回到林中,我久已忘却世间的纷扰,心中的清明更是毫无疑虑。低头仰望,我深知自己无愧于心,这份心境又岂止是白鸥所能知晓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来:返回,回到原来的地方。
  • 林下:树木荫蔽之处,指自然环境。
  • :指世事纷扰或心中杂念。
  • 表里虚明:形容内心与外在都清澈明朗。
  • 俯仰:低头与抬头,指观察周围的事物。
  • 无愧:心中无愧,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内疚。
  • 白鸥:指的是一种鸟,象征自由和清净的心境。

典故解析:

  • 白鸥: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纯洁与自由,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字子敬,号仲明,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清明心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开篇“归来林下久忘机”表达了诗人从繁忙世事中回归自然,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这里的“机”字,既代表世俗的纷扰,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复杂关系。通过自然的洗礼,诗人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接着,“表里虚明更不疑”,诗人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自信,表明他在与自然的融合中获得了更深层的领悟。这里的“虚明”不仅是对自然状态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境界的反映。

最后两句“俯仰自知无愧作,此心何止白鸥知”则是诗人的自省与自信。俯视大地,仰望天空,诗人深感自己的存在是无愧于心的,内心的平和超越了白鸥,只能独自体会。这种情感的深沉与广阔,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心灵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来林下久忘机 - 回到林中久已忘却世事的纷扰。
  2. 表里虚明更不疑 - 内外皆明净,心中无疑虑。
  3. 俯仰自知无愧作 - 低头仰望,心中明白自己没有做错事。
  4. 此心何止白鸥知 - 我的心境不仅白鸥可以理解,更深广。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白鸥象征着自由与清净,深化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对身心解脱的渴望,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自由、纯洁与超脱。
  • :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什么?
    A. 繁忙
    B. 自由与纯洁
    C. 忧愁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段表达内心的清明?
    A. 观察自然
    B. 参与世事
    C. 寻求名利

  3. “表里虚明”中的“虚”字可以理解为:
    A. 充实
    B. 空灵
    C. 繁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平静,但王维更强调孤寂与远离尘世,而姜特立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清明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

相关查询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窗事发 地北天南 歺字旁的字 忘啜废枕 包含砌的词语有哪些 梗拒 委困 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云堂 构兴 黄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格其非心 走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一依旧式 滥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