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4:42
夹漈草堂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岭绝瀑源穷,曾于此筑宫。
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
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
高皇南渡始,却议及招弓。
在这险峻的山岭上,瀑布的水源看似无尽,我曾在这里建造过宫殿。
得知千年之后,因而在万山之间栖居。
废弃的宫殿遗址上苔藓丛生,留下的书信已经化为空无。
高皇南渡江开始时,却又商讨起招募弓箭手的事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晚号白云山人,南宋诗人、文学家。其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夹漈草堂》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所处的环境,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夹漈草堂》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诗,刘克庄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历史遗址,表现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时局的思考。开头“岭绝瀑源穷”,展现了险峻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接着提到“曾于此筑宫”,诗人借古抒今,回忆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这一句传达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千年之后,风云变幻,自己只能寄情于大山之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后面提到的“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则更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历史的无奈,昔日的辉煌已成废墟,留下的书信似乎也在时间的洪流中消散,突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最后一句“高皇南渡始,却议及招弓”,提到高宗南渡,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与变迁,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折射出历史的沉重。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自然的深邃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对历史变迁的思索,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宋太宗
B. 宋高宗
C. 宋仁宗
D. 宋宣和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感慨与对隐居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爱情的追忆
“废址苔荒尽”中的“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时光的流逝
C. 垃圾
D. 精神的寄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但其意境更为清新淡远,表现出对自然的和谐与人心的宁静。刘克庄的《夹漈草堂》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情感更为深沉。两者在表达思想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