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4:2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4:29:52
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
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
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
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延陵,繁茂的草木已经衰败,四处都可以看到通往茅山的小路。鸡犬相伴,慢慢地走远,似乎那缥缈的烟霞也永远不再返回。如今我在彭泽县建立了新家,而昔日的故乡穆陵关已经遥远。无论身在何处,我都想逃避世俗的名利,无名之身也能享受闲适的生活。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楚,号景轩,生于浙江,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诗多描绘山水田园,展现了隐逸的生活。
此诗写于刘长卿送别好友陆羽之际,陆羽是著名的茶道家,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士人对名利的逃避和对自然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刘长卿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延陵衰草遍”勾勒出了一幅秋天的凄凉画面,衰草的意象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鸡犬相伴的安宁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平淡,却富含生活的真实和宁静。随后提到“烟霞拟不还”,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隐喻着对世俗的逃避。最后的“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蔑视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字句上虽然简练,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逃避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和惜别之情。
诗中提到的“茅山”代表什么?
A. 名利的追求
B. 隐士的理想生活
C. 远方的故乡
诗人为何选择逃避名利?
A. 因为厌倦了世俗
B. 因为希望成名
C. 因为生活富裕
“无名亦是闲”的意思是?
A. 无名的生活同样可以享受宁静
B. 有名的人生活更忙碌
C. 无名的人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