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7:0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7:02:19
送方子约赴衢教
刘克庄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
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博士并不是像官吏那样低俗,他们屹立在道义之上。
学生们纷纷趋前或退后,太守礼貌地迎上车。
用红笔认真批阅卷子,青灯下细心审查书籍。
汉朝朝廷重视文采,去吧,去召唤那严肃的徐子。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衡,号月溪,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曾任职于地方官吏。他的诗风以清新、典雅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送别好友方子约赴衢州任教,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友人的祝福。刘克庄在此诗中,借助博士的形象,强调了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送方子约赴衢教》是一首充满了对教育和知识的尊重的诗,诗中通过对博士和太守的描写,传达了对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的独特见解。开头两句“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学问的崇高敬意,更隐含了对官僚体制的批评,体现出诗人的理想主义和对社会现象的清晰认知。接下来的“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描绘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者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太守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学者在夜晚挑灯夜读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最后一句“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则是对古代重视文学、推崇文人的呼应,也是对方子约赴任的祝福,期望他能够发扬光大文采,承载起教育的重任。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博士的身份和地位超过了普通官吏,他们以高尚的道德自处,体现出文化人的自信与自豪。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学生们或靠近或退避,表现出对博士的尊敬;太守礼貌地迎接,显示出地方官员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描绘了夜间学习的情景,朱笔象征认真和严谨,青灯则传达出勤奋和刻苦的精神。
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汉朝重视文才,期望方子约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延续这种文化传统。
整首诗歌围绕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表达了对朋友赴任的祝福和对知识分子责任的思考,强调了文人应有的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反映了宋代士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诗中“博士”与“吏”有何不同?
“诸生趋避席”中的“趋避”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了什么?
《送友人》 - 李白
《江雪》 -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