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史 其四》

时间: 2025-07-12 08:04:38

诗句

松林抛盏不曾迟,鬼向阴阳食有时。

正是南朝寒食节,思归莫使汉儿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04:38

原文展示:

松林抛盏不曾迟,鬼向阴阳食有时。正是南朝寒食节,思归莫使汉儿知。

白话文翻译:

在松林中饮酒畅谈,时间似乎没有流逝;阴间的鬼魂也有时间享用祭品。正值南朝的寒食节,我却在此思乡,希望汉人不要知道我的归心似箭。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林:松树成林的地方,象征宁静。
  • 抛盏:指放下酒杯,意为饮酒作乐。
  • :这里指阴间的鬼魂,象征死亡和祭祀。
  • 阴阳: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二元,指生与死的界限。
  • 寒食节:古代节日,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祭奠先人。
  • 思归:思念故乡,渴望回归。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反映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9-1644),明代诗人,字宗愉,号石山,晚号松壑道人。屈大均是明末文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和历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屈大均身处南明政权的衰落,感受到故国的忧愁与对家乡的思念,体现了身世的无奈与历史的沉重。

诗歌鉴赏:

《咏史 其四》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深刻感悟。首联“松林抛盏不曾迟”,描绘了诗人在松林中饮酒的情景,不仅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接下来的“鬼向阴阳食有时”则引入了阴阳的概念,表达了生与死的交替和对逝者的思念,进一步深化了诗中情感的层次。

“正是南朝寒食节”一句,点明了时间节点,南朝的寒食节是纪念先人的节日,诗人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最后一句“思归莫使汉儿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既想回归故里,又不得不隐忍,以免让他人知晓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历史和个人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林抛盏不曾迟:在松林中饮酒,时间仿佛停滞,表现出一种悠闲和自在。
  • 鬼向阴阳食有时:阴间的鬼魂在祭祀时也有固定的时间,暗示着生死之间的联系和对逝者的怀念。
  • 正是南朝寒食节:强调时间背景,寒食节是缅怀先人的节日,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 思归莫使汉儿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又隐忍不发,希望别的汉人不知晓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松林、鬼、寒食节等意象交织,构成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个人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节日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体现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林:象征着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 :象征死亡与对失去的人的怀念。
  • 寒食节:与祭祀、思念相关,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2. “松林抛盏不曾迟”中“抛盏”指的是?

    • A. 放下酒杯
    • B. 举起酒杯
    • C. 打碎酒杯
  3. 诗人希望“汉儿”不知道他的什么?

    • A. 思乡之情
    • B. 饮酒之事
    • C. 生活状态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也有对故国的忧虑和思念,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切。
  • 王维的《竹里馆》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乐,与屈大均的抒情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节日与诗词:文化的交融与继承》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正宫】端正好_渔乐钓艇小 【中吕】上小楼_题钓台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 凭栏人 黑漆弩 落梅风 折桂令 风入松 少年游 别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蹑屩担簦 赝币 欠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吹鼓手 桑榆之景 俯首听命 说今道古 包含诣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鸿鹄将至 伯埙仲篪 交易不成仁义在 毋字旁的字 优劣得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