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56
长江渺渺芙蓉渡。
横浦重重梅岭路。
万水千山。
唱尽新词行路难。
海南霜雪从无信。
点点偏催游子鬓。
玉臂云鬟。
懊恼三秋人未还。
长江浩浩荡荡,芙蓉渡口隐约可见。
重重叠叠的梅岭道路,蜿蜒而去。
跨过万水千山,
唱尽了新词,却觉得行路艰难。
海南的霜雪,音信全无。
一点一滴,偏偏催促着游子的白发。
她那玉臂和云鬟,
让我在这三秋的时节,懊恼不已,人始终未归。
“万水千山”常用来形容道路的遥远与艰辛,源于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表达。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与对个人情感的独特理解。
《偷声木兰花 其三》写于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牵挂,以及对归途艰难的感慨。清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反映了时代的孤独与无奈。
全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长江渺渺芙蓉渡”描绘出辽阔的江河景象,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横浦重重梅岭路”通过对地形的描写,隐喻了游子归途的艰辛,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万水千山,唱尽新词行路难”不仅表达了游子在外的艰难处境,也暗示了内心对亲人的思念与焦虑。海南的霜雪“从无信”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象征着与亲人之间的隔绝与音信全无,使得思念愈加沉重。
最后两句的“玉臂云鬟,懊恼三秋人未还”,以优美的意象结束,令人感受到强烈的爱恋与惆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令人动容。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艰难的感慨,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情感得以升华,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万水千山”意指什么?
“海南霜雪从无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玉臂云鬟”指代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