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14
原文展示: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白话文翻译:
雕刻和织绣的华丽装饰,伤害了农业生产;精美的织物和复杂的编织,损害了妇女的纺织工作。农业受损,是饥饿的根源;纺织业受损,是寒冷的起因。当饥饿和寒冷同时到来时,能够不犯罪的人很少。我亲自耕种,皇后亲自养蚕,以此来供奉宗庙的祭品和祭服,作为天下的表率。不接受贡品,减少宫廷开支,减轻徭役和赋税,希望天下人都能致力于农业和蚕桑,平时有积蓄,以备灾害;强者不欺凌弱者,人多不欺压人少,老人得以寿终正寝,幼儿得以健康成长。今年有的地方收成不好,民众的食物很少,问题出在哪里?有的官员欺诈伪善,以贿赂交易,掠夺百姓,侵害民众。县丞,是高级官员,却违法乱纪,与盗贼无异,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命令二千石官员整顿职责!不履行官职导致混乱的,丞相要上报,追究其罪责。向天下公布,让所有人明白我的意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启,即汉景帝,西汉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稳定国家经济和政治。这首诏书是他在位期间发布的,旨在整顿官吏,促进农业生产,保障民生。
创作背景: 汉景帝时期,国家面临着官吏腐败、农业生产受损、民生困苦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景帝发布了这道诏书,强调官员的职责,鼓励农业和纺织业,以保障民众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诏书体现了汉景帝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认识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他通过亲自耕种和养蚕,树立了榜样,强调了农业和纺织业的重要性。同时,他对官吏的腐败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提出了整顿措施,以确保官员能够履行职责,保护民众的利益。这首诏书不仅是对官吏的警示,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号召,体现了汉景帝的治国理念和为民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
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
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
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诏书的中心思想是整顿官吏,促进农业和纺织业,保障民生。通过皇帝和皇后的亲自参与,树立榜样,强调农业和纺织业的重要性,批评官员的腐败行为,提出整顿措施,以确保官员能够履行职责,保护民众的利益。体现了汉景帝的治国理念和为民情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汉景帝发布这道诏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整顿官吏 B. 促进农业生产 C. 保障民生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雕文刻镂”和“锦绣纂组”分别指什么? A. 华丽装饰和精美织物 B. 农业和纺织业 C. 官员的腐败行为 D. 皇帝和皇后的亲自参与
诗中提到的“朕亲耕,后亲桑”体现了什么? A. 皇帝和皇后的亲自参与 B. 农业和纺织业的重要性 C. 官员的腐败行为 D. 社会秩序和民生保障
诗中提到的“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体现了什么? A. 皇帝和皇后的亲自参与 B. 农业和纺织业的重要性 C. 节俭和减轻 D. 社会秩序和民生保障
诗中提到的“强毋攘弱,众毋暴寡”体现了什么? A. 皇帝和皇后的亲自参与 B. 农业和纺织业的重要性 C. 节俭和减轻 D. 社会秩序和民生保障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