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0:01
细雨鸣廊,微吟和漏,秋衾初试吴绵。
人病花愁,明蟾能几回圆。
旧游已是霜蓬散,况惊传江上烽烟。
最凄然,渺渺苍波,何日归船。
高寒把袂当时语,甚冰轮未满,先照离筵。
云海沈沈,清辉知在谁边。
孤尊对影从来惯,算销魂未抵今年。
再休言,一样情怀,千里婵娟。
细雨轻轻敲打着走廊,微风轻吟着漏水声,秋天的被子刚刚试用吴绵织成的。
人因疾病而忧伤,花儿也愁苦,明月能几次圆满呢?
往日的游玩已经像霜蓬一样散去,更何况如今江上烽烟四起,让人惊心。
最凄凉的,便是那渺渺的苍波,不知何时才能归船。
那高寒的地方,曾经在一起说过的话,如今即使冰轮未满,也先映照着离别的筵席。
云海沉沉,清辉又是谁在身边呢?
孤独的酒杯对影而饮,向来是习惯,算起来心魂已然消散,但这年头却犹未抵达。
再也不要说,情怀还是一样,千里之外的明月依旧如初。
丁宁,近代著名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社会动乱的感叹。
《高阳台》是丁宁在经历个人困苦和社会动荡后的沉思之作,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高阳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的“细雨鸣廊”设定了雨天的氛围,给人一种清冷之感。接下来的“秋衾初试吴绵”,则象征着诗人对温暖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雨、明月、霜蓬和烽烟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无奈。尤其是“何日归船”一句,表达了对未来归属的渴望与无奈。
诗中不断出现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成一幅悲凉的画面。最后一句“再休言,一样情怀,千里婵娟”,则是对情感的坚持与期望,尽管时光流逝,情怀依旧如昔。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感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
“细雨鸣廊”中的“鸣”字可以理解为: A. 响声 B. 叫声 C. 歌声
“明蟾能几回圆”中的“明蟾”指的是: A. 星星 B. 太阳 C. 月亮
诗中提到的“高寒把袂当时语”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怀念 C. 愤怒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