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看花四绝句》

时间: 2025-05-12 22:04:54

诗句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乡,人将锦绣学群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2:04:54

原文展示

看花四绝句
作者: 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乡,
人将锦绣学群花。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的春天,最为繁华,
在红绿交织的阴影中,有十万户人家。
谁说群花像锦绣的乡村,
人们将锦绣的技艺来学习花儿的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著名城市,位于今河南省,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中心。
  • 繁华:形容景象热闹、兴盛。
  • 群花:众多的花朵。
  • 锦乡:用锦绣比喻美丽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洛阳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模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以撰写《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擅长诗词,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洛阳是当时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春天的繁华景象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司马光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人们学习自然之美的思考。

诗歌鉴赏

《看花四绝句》是司马光对春天美景的细腻描绘,诗中展现了洛阳春日的繁华与生机。首句“洛阳春日最繁华”,直接点明主题,洛阳在春季时节的繁盛景象让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红绿阴中十万家”则通过对色彩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红色的花朵与绿色的树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后两句“谁道群花如锦乡,人将锦绣学群花”则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质疑他人对自然美的理解,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的学习与模仿。这不仅是对春花的赞美,更是对人类创造力的认可。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传达了对美的追求与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春日最繁华:直接描绘洛阳春天的繁华景象,点明了诗的背景。
  2. 红绿阴中十万家:通过色彩对比,描绘出春天的生机,暗示着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 谁道群花如锦乡:提出疑问,质疑人们对美的看法。
  4. 人将锦绣学群花: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学习,强调了自然美与人造美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锦绣,突显其美丽。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十万家”强调生活的繁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创造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春天美丽景象的欣赏,以及对人类模仿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繁华:代表着富饶和生机,反映了社会的兴盛。
  • 群花:象征着美丽与多样性,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 锦乡:暗示了人造美的极致,映衬出自然之美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司马光的《看花四绝句》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城市的春天? A. 北京
    B. 洛阳
    C. 杭州
    D. 南京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红绿阴中十万家”,这句主要表现了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学习。 (对/错)

答案:

  1. B
  2. 生机勃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对国家的忧虑,而司马光的《看花四绝句》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创造。两者在主题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春情 逸人歌赠李山人 金牌坑地中得古窑器 乌驻道中 次韵 其一 次韵 漫兴用郭羲仲韵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龙门 偈二十七首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霞幂 炎疠 饰品 包含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愚的词语有哪些 另眼相待 鬥字旁的字 童牛角马 歹字旁的字 包含裹的词语有哪些 瘠人肥己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西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沈毅 刀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鹰化 阿时趋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