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39
原文展示:
游梦春成昨,东风感旧题。江流如汴水,柳色似隋堤。地重天王塔,山寒处士栖。最怜三月暮,愁眼为花迷。
白话文翻译:
游梦如同春天的景象已成往事,东风吹来让我感伤往昔的诗句。江水流淌,仿佛是汴水,柳树的颜色似乎和隋朝的堤岸相似。大地沉重,天王塔高耸,山中寒冷,隐士栖息。最让我怜惜的是三月的傍晚,忧愁的眼神被花朵迷住了。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昌时(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宋代),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个性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可能是作者游览西湖时的感受,结合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忆西湖》是陈昌时在游历西湖时的感慨之作。诗的开头以“游梦春成昨”引入,营造出一幅梦幻的春日画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珍惜。接下来的“东风感旧题”则将这一梦境与往事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对过往的无限怀念。作者通过江流、柳色的描写,巧妙地将江水与历史相连,展示了历史的长河与自然的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天王塔”和“处士”,使得全诗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引发对隐逸生活的思考。最后的“最怜三月暮,愁眼为花迷”更是将整首诗推向情感的巅峰,表达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惆怅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抓住了读者的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春天的美丽与流逝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叹,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游梦”是指什么?
A. 梦中的游玩
B. 游玩的经历
C. 过去的回忆
D. 以上都是
“江流如汴水”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最怜三月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虽然都描绘春天的美好,但在情感的表现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展现了不同诗人对春天的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