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16
原文展示:
秋原寓目
武元衡 〔唐代〕
木落风高天宇开,秋原一望思悠哉。
边城今少射雕骑,连雁嗷嗷何处来。
白话文翻译:
树叶落下,风高天阔,天空显得更加开阔,站在秋天的原野上远望,思绪悠长。
边城如今很少有射雕的骑士,连绵的雁群从何处飞来,发出嗷嗷的叫声。
注释:
- 木落:指树叶落下。
- 风高:风很大。
- 天宇开:天空显得更加开阔。
- 思悠哉:思绪悠长。
- 射雕骑:指边城的骑士,射雕是古代边疆民族的一种狩猎活动。
- 连雁:连绵的雁群。
- 嗷嗷:雁群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原野的景象,通过对边城和雁群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期盼和对远方归来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原野为背景,通过“木落风高天宇开”描绘了秋天的辽阔和壮美,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绪。“秋原一望思悠哉”进一步以思绪的悠长来表达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后两句“边城今少射雕骑,连雁嗷嗷何处来”则通过对边城和雁群的描写,暗示了边疆的宁静和诗人对远方归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风高天宇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落下,风很大,天空显得更加开阔。
- “秋原一望思悠哉”:站在秋天的原野上远望,思绪悠长。
- “边城今少射雕骑”:边城如今很少有射雕的骑士,暗示了边疆的宁静。
- “连雁嗷嗷何处来”:连绵的雁群从何处飞来,发出嗷嗷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归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木落风高天宇开”中的“天宇开”比喻天空的开阔。
- 拟人:“连雁嗷嗷何处来”中的“嗷嗷”拟人化了雁群的叫声。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原野和边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边疆安宁和远方归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木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凋零。
- 风高:象征着秋天的壮美和辽阔。
- 天宇开:象征着天空的开阔和思绪的深远。
- 连雁:象征着远方的归途和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木落风高天宇开”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边城今少射雕骑”暗示了什么?
A. 边疆的动荡
B. 边疆的宁静
C. 边疆的繁荣
D. 边疆的荒凉
- “连雁嗷嗷何处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远方的恐惧
B. 对远方的期盼
C. 对远方的厌恶
D. 对远方的冷漠
答案:
- C. 秋天
- B. 边疆的宁静
- B. 对远方的期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登高》:通过对秋天山川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武元衡的《秋原寓目》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安宁和远方归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武元衡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