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4: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57:00
司马相如琴台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相如的琴台已经很古老,然而人们已经离去,台子也变得空荡荡的。
台上寒冷凄凉,至今仍然有许多悲伤的风吹拂。
荒废的台子上,汉代的月光依旧,光色与往昔没有两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诗风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士兵生活,抒发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可能与岑参的个人经历有关。岑参在边塞生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孤独与离别的情感,诗中琴台的凄凉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司马相如琴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共鸣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古琴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司马相如才华横溢的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直指琴台的荒凉,暗示着才华与人事的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辉煌不再,只有空荡的台子和悲凉的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中,台上所剩无几的寒冷与清寂,正是对过往繁华的无奈追忆。诗中最后一句“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轮回,虽然环境已然改变,但昔日的月光依旧,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恒久与个体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人事的无常,展现了岑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变迁、离别的悲哀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才华与生命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参的《司马相如琴台》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感受,而《登鹳雀楼》则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