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24
屋东双梧桐,婉娩无真资。
朝为春风条,暮为秋霜枝。
夜久风叶呜,惊鹊一再飞。
梧桐不足愁,会有明年期。
人老真可叹,宁复游冶时?
东边的两棵梧桐树,婉约而美丽,没有实质的财富。
早晨它们像春风般柔和,傍晚则像秋霜一样凋零。
夜深时,风吹着树叶发出呜咽声,惊起了几只飞来的喜鹊。
梧桐树并不需要为此而忧愁,明年还会再生。
人老了确实值得感叹,难道还能再去游玩享乐吗?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浙江人,南宋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诗意隽永。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梧桐作为秋天的象征,传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哲理思考。
《秋日杂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首句中的“屋东双梧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气息。接下来的“朝为春风条,暮为秋霜枝”对比鲜明,春天与秋天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的季节交替,也是人生阶段的隐喻。诗人用“夜久风叶呜,惊鹊一再飞”描绘了深夜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梧桐不足愁,会有明年期。人老真可叹,宁复游冶时?”更是将个人的感受提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尽管生命短暂,但明年会再来,人生的美好也依然值得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柳树
B. 梧桐
C. 桃树
诗中的“朝为春风条”表示什么?
A. 白天的热闹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凋零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