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9:23
满庭芳 饯春
作者: 缪珊如 〔清代〕
新绿愁烟,残红妒雨,匆匆断送芳春。
晓钟怕听,偏是易黄昏。
吹到楝华风信,惊瞥眼絮雪梨云。
增惆怅,东郊祖饯,芳草也销魂。
痴心何处诉,薄浇杯酒,暗祝花神。
倩杜鹃,枝上留住东君。
莫使骊歌频唱,有多少燕恼莺嗔。
还凭籍,游丝一缕,系住斜曛。
春天的新绿如愁绪般弥漫,残留的红花因雨而妒忌,匆忙中送走了芳香的春光。
我怕听到晨钟,偏偏又在黄昏时分更感伤。
风中传来楝树花的信号,惊动了我眼前如雪般飘飞的梨花云影。
这更加增添了我的惆怅,在东郊为春天送别时,芳草也让我神伤。
我这痴心何处诉说?一杯薄酒,暗自祝福花神。
只愿那杜鹃,能在枝头留住春天的东君。
不要让骊歌频频唱响,多少燕子愤怒,多少黄莺怨恨。
我还依靠那游丝一缕,将它系住斜阳的余晖。
作者介绍:缪珊如,清代词人,其作品多描绘春景,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末,作者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感受到浓浓的离愁,借景抒情,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流逝的感伤。
《满庭芳 饯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生动地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心情。开篇以“新绿愁烟,残红妒雨”引入,便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描绘的春景,不仅是视觉的,也是情感的,作者借助春花的残留与新绿的生机,映射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晓钟怕听,偏是易黄昏”的对比,揭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中段提到的“吹到楝华风信”,通过风的意象,传达出春天的脉动与生命的流转。而“痴心何处诉,薄浇杯酒,暗祝花神”的情感表达,则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渴望寄托情感却又无处倾诉的复杂心理。最后的“莫使骊歌频唱”,在对燕子与莺鸟情感的描写中,更加深了对春去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消逝为主题,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惋惜与无奈,同时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绿愁烟”是比喻什么?
A. 新的希望
B. 愁绪如烟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B
“残红妒雨”中,“妒”字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妒忌
C. 哀伤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骊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