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57
春苔
作者:孙鲂 〔唐代〕
底物最牵吟,秋苔独自寻。
何时连夜雨,叠翠满松阴。
湘岸荒祠静,吴宫古砌深。
侯门还可惜,长被马蹄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苔藓的感慨。诗人说,最能引起他吟咏的是那些底层的事物,像秋天的苔藓一样,独自在四处寻找。什么时候才能有连绵的夜雨,让翠绿的苔藓在松树的阴影下茂盛生长呢?湘江岸边的荒废祠堂显得格外寂静,吴地的古老宫殿石阶深邃而幽暗。侯门之下的繁华,真令人惋惜,它们总是被马蹄践踏,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华却又充满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春苔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现实的思考。
《春苔》一诗,通过对春天苔藓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底物最牵吟”,即点明了诗人对那些微小而不起眼的事物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因为它们的外在,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引发诗人深思的情感。接着,诗人用“秋苔独自寻”表现了苔藓的孤独,进一步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
“何时连夜雨,叠翠满松阴”,诗人渴望自然的滋润,期待着春天的生机。这种希望与期待,正是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面的“湘岸荒祠静,吴宫古砌深”,则将视野拓展至历史,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侯门还可惜,长被马蹄侵”,则是对权贵生活的无奈与惋惜,暗示着繁华的背后常常伴随着破坏。
整首诗情感饱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形成了一幅春天的画卷,既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又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苔的描写,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底物最牵吟”是什么意思?
“秋苔独自寻”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侯门”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苔》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