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0:06
芳草
作者: 孙鲂 〔唐代〕
何处不相见,烟苗捧露心。
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
野吹闲摇阔,游人醉卧深。
南朝古城里,碑石又应沈。
这首诗表达了在何处都能见到芳草,似乎烟雾缭绕,露水承载着柔情。绿草茵茵,远处是水面,空林中草木轻轻摇曳。风吹动草木,显得悠闲宽广,游人们在树荫下酣然入睡。在南朝的古城中,碑石似乎又沉入了历史的长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古城多为名胜之地,碑石常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或是在游历古城时,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这首诗以“芳草”为题,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对自然的感知。开头两句“何处不相见,烟苗捧露心”,通过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似乎在说无论走到哪里,芳草的美丽总是伴随着。接着“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通过描绘绿草和水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野吹闲摇阔,游人醉卧深”,描绘了微风轻拂草木的情景,游人沉醉于这一片美好的自然中,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令人感到无比惬意。最后一句“南朝古城里,碑石又应沈”,则通过古城与碑石的意象,引发对历史的思考,感慨“往事如烟”,在美丽的自然和历史的沉重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历史的追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充满了哲理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