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周知监二首》

时间: 2025-07-27 20:00:20

诗句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00:20

原文展示:

送周知监二首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白话文翻译:

送别周知监两首
唐朝的政令传达到巴蜀,通往邛僰的道路畅通无阻。
各个郡县位于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的居所半在岩壁之中。

注释:

  • 唐家:唐朝的政府。
  • :发布政令、告知。
  • 巴蜀:指今天的四川一带。
  • 通道:指通往的道路。
  • 邛僰:古地名,位于今四川。
  • 列郡:众多的郡县。
  • :边界。
  • :指少数民族。
  • 半岩壁:半靠在岩石上的居住地。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唐家”与“巴蜀”关系密切,唐代在四川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对后来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邛僰为古蜀地名,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民族交融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绛(生卒年不详),字希孟,号筠溪,宋代著名诗人,官至知州。他的诗风清丽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韩绛送别周知监之际,表达了对其出征巴蜀的祝福及对家乡山水的思念。反映了宋代地方治理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唐代政令的传播和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开头两句通过“唐家谕巴蜀”展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显示出地方治理的有效性。接下来“通道至邛僰”则映衬了交通的便利,表明了南方地区的逐步开发。最后两句用“列郡徼西南”与“夷居半岩壁”的对比,既展现了地理的多样性,又隐含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与理解。整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富含深意,展现了韩绛对家国情怀的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唐家谕巴蜀:意指唐朝的命令传达到了巴蜀,强调了中央政府的影响力。
  2. 通道至邛僰:道路通向邛僰,展示了交通的便利性。
  3. 列郡徼西南:各个郡县分布于西南边界,描绘了区域的广阔。
  4. 夷居半岩壁: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说明了地区的多元文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式整齐,体现了古诗的对仗工整之美。
  • 意象:通过“岩壁”与“夷”反映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周知监出征的祝福,同时也展示了对西南地区山水与民族的深刻观察,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与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蜀:象征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
  • 邛僰:代表了地理的特殊性与交通的便利。
  • 夷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唐家谕巴蜀中的“谕”意为: A. 传达
    B. 学习
    C. 休息
    D. 隐藏

  2. “夷居半岩壁”中“夷”指的是: A. 夷平
    B. 少数民族
    C. 平原
    D. 人民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描述自然
    B. 送别朋友
    C. 表达对地方治理的关注
    D. 叙述历史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山水与人文的关系。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李白的诗更加突出个人情感,而韩绛的诗则更关注社会与文化,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古诗文网》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後雨作遂归 送李阁使知冀州 宣州杂诗二十首 文曜师之南徐 夜泊虹县同施景仁太博河上纳凉书事 吕缙叔云叔嘉僧希用隐居能谈史汉书讲说邀余 春鹘谣 莫饮酒 范景仁席中赋莆萄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委罪于人 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油嘴花唇 匸字旁的字 长缨在手 韵宇 莺窗 流波 走之旁的字 天地剖判 靣字旁的字 招风揽火 兵屯 低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