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25
射雉词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曝暄理新翳,迎春射鸣雉。
原田遥一色,皋陆旷千里。
遥闻咿喔声,时见双飞起。
幂疏蒿下,毰毸深丛里。
顾敌已忘生,争雄方决死。
仁心贵勇义,岂能复伤此。
超遥下故墟,迢递回高畤。
大夫昔何苦,取笑欢妻子。
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整理新的器具,迎接春天来射猎鸣叫的雉鸟。远处的田野一片色彩,广阔的水边和陆地延伸千里。远远听见鸟儿的叫声,时而看到它们双双飞起。它们在稀疏的蒿草下穿梭,在茂密的丛林中奔跑。此时我已忘却生死,正与敌人争夺生死存亡。仁义之心在勇气和义气之上,怎么能再去伤害这些鸟儿呢?我遥望着昔日的故乡,漫长的路途回到高高的山丘。昔日的士大夫何曾承受此苦,取笑欢愉的妻子和孩子。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12年,逝于公元770年。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射雉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猎鸟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射雉词》是一首描绘春日射猎景象的诗作,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在温暖的阳光下,作者整理器具,迎接春天的到来,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随之,远方的田野和水边的辽阔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在描写鸟鸣时,诗人通过“遥闻咿喔声,时见双飞起”的句子,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生命的欢愉。而后,诗人将目光转向猎杀的场景,表达了在争夺生死之际,仁义之心的重要性。作者在最终的反思中,提到昔日的士人何曾受过这样的苦,暗示着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呼唤着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使人不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自然的美好,更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在猎鸟与仁义之间的抉择,反映了人性中对生存的渴求与对生命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射雉这一主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性中的仁爱之心,呼吁人们在追求生存的同时,不忘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雉鸟
B. 春天
C. 田野
D. 以上皆是
“仁心贵勇义”的意思是?
A. 仁爱之心比勇气和义气更重要
B. 勇气比仁爱之心更重要
C. 义气比仁爱之心更重要
D. 仁爱和勇气一样重要
诗中的“遥闻咿喔声”描绘了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生命的活力
C. 对生死的思考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