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1:47
飞絮春犹冷,离家食更寒。
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
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
一官违壮节,百虑集征鞍。
春天的飞絮依然寒冷,我离家在外,吃的更加寒酸。
能维持多少岁月呢?不再办酒席来庆祝悲欢。
刺史的蒲萄酒,老师的苜蓿盘。
一官僚却背离了壮烈的节操,心中百般忧虑,像征马一样沉重。
“寒食”源于古代的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的故事。传说介子推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君,宁愿烧掉自己的肉体也不愿意被王所用,因此后人纪念他而设立寒食节。诗中提到寒食节,隐含了对离乡游子的思念与对节日的无奈。
陈与义,字仲明,号天啸,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他的诗多描绘人生的无常与离愁别绪,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该诗作于离乡游子之际,正值寒食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为官,经历了政治的风云变化,心中忧虑,故而写下此诗,寄托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道中寒食》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飞絮春犹冷”引入,春天的飞絮带来的不仅是春的气息,更有一丝寒冷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酸。接着“离家食更寒”,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心酸。
“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则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似乎在质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接下来的“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中,诗人通过对比刺史的美酒与自己所食的苜蓿,突显出身为官员的尴尬与无奈。最后一句“一官违壮节,百虑集征鞍”更是表达了对官场风气的失望,官员本应保持的节操却被纷繁的世俗所侵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节日的追忆,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官场腐败的失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飞絮春犹冷”中的“飞絮”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种子
B. 雪花
C. 落叶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介子推
B. 屈原
C. 孔子
答案:A
“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反映了什么?
A. 身世的差距
B. 美食的丰富
C. 官场的繁华
答案:A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