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6:1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6:17:44
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 皎然 〔唐代〕
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
在我家门前的岘山近在咫尺,但却没有路可以登上去。
我徒然喜爱岘山的高耸,常常仰望而叹息。
不如那些松树和桂花,生长在重重岩石的旁边。
皎然,字子文,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皎然心境宽广,面对自然山水时的感悟。诗中表达了他对岘山的向往与无奈,同时也通过松树和桂花的对比,传达出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岘山的深切情感。开篇即点出岘山的近在咫尺,却又因没有通路而显得难以接近,形成了一种无奈的对比。诗人对岘山的喜爱是深沉而真挚的,但这种爱并不被现实所允许,激发出一种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叹息。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松与桂的比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另一种理解:虽然岘山高大,但松树和桂花的生命力却更为顽强,生长在重岩侧,反而更显珍贵。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示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强调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哲学思考。通过对岘山的仰望与松桂的赞美,展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诗人对岘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恨恶
C. 无所谓
D. 忧伤
“不如松与桂”中的松与桂象征什么?
A. 空虚
B. 生命力
C. 富贵
D. 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