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5-17 10:25:29

诗句

放眼楼头,信非吾土。

飞沙遮断来时路。

黄昏待到杀风时,漫天下起濛濛雾。

一片愁心,欲抛还住。

梦中忘却身何处。

心身先自没安排。

人间甚事由人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0:25:29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放眼楼头,信非吾土。
飞沙遮断来时路。
黄昏待到杀风时,
漫天下起濛濛雾。
一片愁心,欲抛还住。
梦中忘却身何处。
心身先自没安排,
人间甚事由人做。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远眺,觉得这里不是我的故乡。
飞扬的沙尘遮住了我来时的路。
等到黄昏,风要停止时,
四处弥漫起细密的雾霭。
心中满是愁苦,想要抛弃却又难以放下。
在梦中已忘记自己身在何处。
心和身体都没有安排妥当,
世间的事情总是由人自己去做。

注释:

  • 放眼楼头:在高楼上远望。
  • 信非吾土:确实不是我的故乡。
  • 飞沙遮断:飞扬的沙尘阻挡了视线。
  • 黄昏:傍晚时分。
  • 杀风时:风即将停止的时刻。
  • 濛濛雾:细细的雾气,模糊不清。
  • 愁心:忧愁的心情。
  • 欲抛还住:想要抛弃但又舍不得。
  • 心身:心灵和身体。
  • 人间甚事:世间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8-1984),原名顾毓琨,字青岚,号寒松,近现代诗人、散文家及学者。其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提倡个性与自由。顾随在诗歌创作上,常用传统诗词的形式,融入现代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顾随的诗歌创作时期,正值社会动荡、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中。诗人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沉思以及对内心愁苦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忧愁与思考的词作,顾随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惆怅。诗中“放眼楼头,信非吾土”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随着飞沙而来的,是一种无法回归的无奈感,沙尘遮住了回家的路,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困扰。

黄昏时分,风即将停止,四处弥漫的雾气让人感到更加恍惚。这里的“黄昏”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生的一个隐喻,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愁苦的心情如影随形,虽想抛却却又无法释怀,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

“梦中忘却身何处”,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根漂泊的感觉,反映了在异乡人们常常感到的迷失与孤独。最后一句“人间甚事由人做”则带有一种人生态度,提醒我们,尽管外界环境千变万化,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仍然是自己。

整首词通过清新而忧伤的意象,描绘了个体在世间的孤独与无奈,展现出顾随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放眼楼头,信非吾土:从高处眺望,确认这里不是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飞沙遮断来时路:飞沙遮住了回家的道路,象征了人生的迷惘。
  • 黄昏待到杀风时:黄昏来临,风逐渐停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漫天下起濛濛雾:四周弥漫着细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一片愁心,欲抛还住:心中充满忧愁,想要放弃却又无法割舍。
  • 梦中忘却身何处:在梦中已忘却自己身处何地,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
  • 心身先自没安排:心与身都没有妥善的安排,感到迷失。
  • 人间甚事由人做:世间的事情,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去面对和处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昏”比作人生的某个阶段,暗示生命的无常。
  • 拟人:将“愁心”描绘成有意志的存在,表达了内心的挣扎。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人自身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生活困扰时的无奈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头:象征着高处的视野与孤独感。
  • 飞沙:代表着生活中的阻碍与困扰。
  • 黄昏: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流逝。
  • :象征着迷茫与不确定性。
  • 愁心:体现了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放眼楼头”指的是: A. 在高处远眺
    B. 在地面上仰望
    C. 在山顶上俯视
    D. 在水边观望

  2. 诗中提到的“飞沙”象征了什么? A. 喜悦
    B. 阻碍与困扰
    C. 自由
    D. 安宁

  3. “梦中忘却身何处”反映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欢愉
    B. 迷失与孤独
    C. 安心
    D.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杜甫)与《踏莎行》在主题上均涉及到人生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词更加悲壮,顾随的则更偏向于内心的细腻情感。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形式更为简洁,情感直白,而顾随则运用了更多的意象与修辞,传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顾随的传记及其诗词集
  • 古典诗词的赏析与研究书籍
  • 现代诗人作品的比较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章华 摘芙蓉 日落 月季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 偶题·相逢记得画 少年游 示秬秸 春日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飠字旁的字 一夕三迁 立刀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充血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宂碎 三点水的字 政乱 包含弥的成语 梯山架壑 大雨如注 百喙莫辩 逾墙钻蠙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膁膁 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