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40
休心损事养根源。
寂淡清虚守自然。
积德仁风师孔孟,
僻潜高洁效颜原。
定观明月三秋夜,
妙趣玄风九夏天。
诗酒琴书谁可并,
野夫常许似龙眠。
不要因心中烦恼而损害内在的根源,
在寂静清淡中保持自然的本性。
积累德行,吸取孔子和孟子的仁德之风,
隐居高洁,以颜回为榜样。
在三秋的夜晚,静静观赏明月,
在九夏的天空,享受那妙趣的清风。
诗、酒、琴、书,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田间的农夫也常被赞许如同龙一样安眠。
谭处端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采用传统的诗词形式,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反映了元代文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瑞鹧鸪 赠郭公》是一首体现了谭处端清新淡雅风格的诗作,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以“养根源”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休心损事”告诫人们要放下烦恼,保持内心的纯净;而“积德仁风”则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的“明月”和“玄风”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通过“定观明月三秋夜,妙趣玄风九夏天”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与清风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与快乐。
此外,最后两句“诗酒琴书谁可并,野夫常许似龙眠”,则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诗人认为即使是乡间的农夫,若能安然入睡,也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比显示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其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高洁生活的追求,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孔孟”指的是谁?
“定观明月三秋夜”中的“三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诗中强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可以将谭处端的《瑞鹧鸪 赠郭公》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平和,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谭处端则更强调内心的修养与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