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镊白》

时间: 2025-07-12 10:45:49

诗句

总道老来无用处,何须白发在前生。

如今不用偷年少,拔却三茎又五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45:49

原文展示:

镊白
作者: 王建 〔唐代〕

总道老来无用处,
何须白发在前生。
如今不用偷年少,
拔却三茎又五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老年人对年纪增长的无奈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诗人说:大家都说年老后没有用处,何必让白发在前面显现呢?如今我不再需要偷取年轻的岁月,这样我就可以拔掉三根或五根白发了。

注释:

  • 总道:大家都说。
  • 老来:年纪大了。
  • 无用处:没有用处,指老年人常被认为不再有价值。
  • 何须:何必。
  • 前生:这里指生活的经历,或许有“前世”之意。
  • 如今:现在。
  • 偷年少:指年轻时光的追求。
  • 拔却:拔掉。

典故解析:

  • 白头:在古代,白发常常象征着衰老和无用,诗中提到的“白发”引申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 三茎五茎:可以理解为用“拔掉白发”来表示对老年的抵抗,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年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季思,号节庵,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见称,擅长于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老年人的心声,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可能源于王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衰老的感悟。

诗歌鉴赏:

《镊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年轻岁月的怀念。开头两句“总道老来无用处,何须白发在前生”,精准地切入了主题,表达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以及对自身老去的感慨。接下来的“如今不用偷年少”,则是对年轻时光的追忆,诗人以“偷”字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年轻的渴望和无奈感。最后一句“拔却三茎又五茎”,既是对衰老的反抗,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积极表达,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年龄的接受与调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生命、时间的感悟,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总道老来无用处:开篇指出社会对老年人的看法,认为他们没有价值。
  2. 何须白发在前生:问为何还要让白发显现,表达对老年的反感。
  3. 如今不用偷年少:表示不再需要追求年轻,反映出一种释然。
  4. 拔却三茎又五茎:形象地表达了对衰老的抵抗,甚至调侃白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拔却白发”比喻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抗争。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年的反思,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年华流逝的无奈。它引导读者思考年龄与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老年人同样拥有尊严与意义的观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无奈。
  • 年少:象征着活力、希望和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衰老
    • C. 财富
  2. “如今不用偷年少”中的“偷”字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
    • B. 失去
    • C. 拥有
  3. 诗人在诗中对年老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积极
    • C. 中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王建与李白的作品,虽然都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建更偏向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生命的激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 其三 谢仲谋示新诗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 次韵叔父圣谟咏莺迁谷 留春令·江南一雁横秋水 戏呈孔毅父 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 书舞阳西寺旧题处 送张子列茶 题老鹤万里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焦眉愁眼 肀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宣朗 先字旁的字 陋生 一语撞倒墙 陌上桑间 次事 包含哀的成语 一去不复返 两点水的字 小康之家 饰非养过 包含音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德隆望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