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2:3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2:34:46
《大酺(寿王修斋枢密)》
作者: 陈著〔宋代〕
自有乾坤,扶人极,宗主须还人物。
今为何时节,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
抵障狂澜,提携正印,一柱天擎突兀。
平生分明处,是从容处,不差毫发。
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无边风月。
深衣清到骨。紫枢府谁信曾簪笏。
炊脱粟黄鸡白酒,补菊栽梅,碧溪绕竹篱茅屋。
无限轻描貌。都说道诏书催发。
想回首招黄鹄。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
相陪对门石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天地之间,自有其道理,掌握权力的人最终也要归还人世。如今的这个时节,红尘中富贵繁华如花絮一般,转瞬即逝。抵挡狂风巨浪,支撑着正印,犹如一根柱子在天际高耸。平生那些清晰的地方,便是在从容自若的状态下,不会有丝毫差错。将市井与山林视作平常,无限的风月在其中。身着深衣,清雅至骨,紫枢府的权贵谁会相信他曾经的荣耀?煮着稻米、黄鸡与白酒,种菊栽梅,碧溪环绕着竹篱和茅屋。轻描淡写,无限的美好。大家都说诏书催促着我,回首时想招来黄鹤,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相伴,面对门前的石佛。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哲理思考和对世事的独立见解。
《大酺》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对权贵与官场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主题。诗人通过对饮宴与自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富贵与权力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大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悟。诗中以“扶人极”和“宗主须还人物”开篇,点出了人生的无常与权力的短暂性,暗示无论如何掌握权力的人,终究要回归于人世的平凡与真实。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世间繁华如烟花般短暂而易逝。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到“无边风月”,展示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中的“深衣清到骨”则反映了作者对内心修养与生活境界的追求,表明他对物质富饶的轻视与对精神富足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惟有赤松衣钵”结束,强调自己所追求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也突显出他对自我价值的清晰认知。整首诗既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又带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其在宋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自有乾坤,扶人极,宗主须还人物。
今为何时节,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
抵障狂澜,提携正印,一柱天擎突兀。
平生分明处,是从容处,不差毫发。
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无边风月。
深衣清到骨。
紫枢府谁信曾簪笏。
炊脱粟黄鸡白酒,补菊栽梅,碧溪绕竹篱茅屋。
无限轻描貌。
都说道诏书催发。
想回首招黄鹄。
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
整首诗表达了对权力与富贵的反思,强调了内心宁静与自然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扶人极”是指什么?
A. 给予帮助
B. 掌握权力
C. 回归自然
D. 过上富贵生活
诗人通过“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富贵的向往
B. 对世事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权力的渴求
诗中“惟有赤松衣钵”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D. 对世俗的抵抗
答案: 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