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7:27
羞涩东篱九日黄,
拒霜粗俗不宜霜。
此花底事小如许,无那恼人风味长。
这朵花在九月的阳光下显得羞怯,
它拒绝了霜的侵袭,似乎显得有些粗俗。
如此娇小的花,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不过是那恼人的风味却久久无法散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九日”即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登高赏秋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美好。诗中提到的“东篱”可能是借指陶渊明的田园风光,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蔡戡,字子升,号澄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可能在东篱处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反映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朵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诗的开头“羞涩东篱九日黄”用“羞涩”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九月阳光下的状态,似乎透露出一种温柔的美感。接着“拒霜粗俗不宜霜”则转而表现出花朵虽坚韧拒霜,但其外表却不如其他花卉精致,反而显得有些粗糙,这种反差产生了一种对比的美感。最后两句“此花底事小如许,无那恼人风味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反思小花的存在意义,尽管它娇小,但它的气味却让人难以忘怀,这种“恼人”的感觉也许正是诗人对生命、自然某种深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一朵小花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并引发了对自然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中秋节
“羞涩”一词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花的美丽
B. 花的勇敢
C. 花的害羞与柔弱
D. 花的坚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蔡戡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花卉描写,前者侧重于山水的壮丽。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视角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