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1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10:54
游西山兰若二十韵
作者:吴兆骞 〔清代〕
四禅分浩劫,双树启香津。
地涌龙沙古,宫开鹿苑新。
宝铃流塞雨,金刹照边春。
窈窕丹栌合,崚嶒碧嶂邻。
下堂钟送客,归院树迎人。
仙梵消兵气,天花洒战尘。
瀑泉喧月晓,山磬静霜晨。
咒食闻禽下,翻经见虎驯。
果肥风破甲,松劲雪生鳞。
座儗逢师子,林应集雁臣。
南宗坛卓锡,西竺字函银。
香散冰天畔,僧归沙海滨。
啸声疑药老,碑制想王巾。
共道城为化,谁怜里是贫。
白诧徒仿佛,皂帽自逡巡。
已昧生还日,空悲老去身。
神人宁梦汉,逐客未归秦。
涕泪瞻慈像,皈依请梵轮。
祇林谁抖擞,朔野此沈沦。
何日吴中寺,长斋礼应真。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兰若的宁静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诗中提到四禅的清净与双树的香气,象征着宁静的心境。龙沙的古老与鹿苑的新景相对比,展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宝铃声如雨流淌,金色的寺庙在春日中熠熠生辉。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山川的宁静,以及人间的离别和相聚,最终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吴兆骞,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吴兆骞在游览西山兰若时的即兴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超脱的追求。
《游西山兰若二十韵》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宗教空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宝铃流塞雨”、“金刹照边春”,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西山兰若的游历,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清代士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在意象上,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宗教符号,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泊明志,诗人既有对世俗的观察,也有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洒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对偶使得句子富有节奏感,拟人化的表达则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然、宗教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禅”是指什么?
A. 四种乐器
B. 四种禅定状态
C. 四种饮品
D. 四种颜色
诗中“香散冰天畔”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结束
B. 和谐与宁静
C. 冷漠与孤独
D. 战斗与纷争
“南宗坛卓锡”中的“南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南宗禅宗
C. 一种饮食
D. 南方的宗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吴兆骞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但吴兆骞更强调宗教与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