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厅前柏》

时间: 2025-05-25 06:30:53

诗句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30:53

原文展示:

厅前柏
作者: 苏辙 〔宋代〕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白话文翻译:

这棵幼小的柏树就像婴儿一样,缓缓地长到三尺高。
它的根从涧石中移出,树干直立在华丽的堂前。
晨露滋润着它,清风时而吹拂,时而压抑。
我年纪大了,受不了寒冷,怜惜你能承受风霜。
我朝夕望着你成长,心中常常进行丈量。
知道你不是老人的伴侣,能够陪伴我的孙子。
想象十年以后,你在檐前会更加苍翠。
人们来时会对你微笑,吟诵我这首诗章。

注释:

  • 稚柏: 幼苗的柏树。
  • 冉冉: 缓缓地,慢慢地。
  • 移根: 移动根部。
  • 涧石: 溪涧中的石头。
  • 华堂: 华丽的厅堂。
  • 重露: 早晨的露水。
  • 膏沐: 形容滋润如膏。
  • : 能够。
  • : 尺寸,长度。
  • 苍苍: 形容树木茂盛,颜色深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开创了宋代文学的盛期,尤其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他在诗中描绘了一棵幼小的柏树,寄托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对柏树的细致描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厅前柏》是苏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一棵幼小的柏树,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的开头以“稚柏如婴儿”引入,形象地展现了柏树的幼小和娇嫩,与“冉冉三尺长”的描写相结合,给人以生命力蓬勃的感觉。

接着,苏辙通过“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的描绘,展现了柏树的生长环境,彰显了其在艰难条件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后,诗中提到的“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隐喻了生命的滋养与波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对幼树的怜惜,“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中融入了对自身老态的感慨,而对柏树的赞美则是对年轻生命的祝福。

最后,展望未来的“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柏树未来生长的期待,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整首诗情感深邃,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诗人以“婴儿”比喻幼柏,形象地表现出其弱小与可爱,表达了对新生命的珍视。
  2.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形象地描述了柏树生长的环境,显示了它在艰苦条件中依然茁壮成长的坚韧。
  3.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描绘了自然的气候变化,表达了生命在自然中所受的滋养和挑战。
  4.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诗人自述衰老,感慨自己无法忍受寒冷,表现出对幼树的怜惜。
  5.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表达了作者对柏树成长的关注与期待。
  6.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表示这棵树将陪伴着年轻一代,象征着希望与传承。
  7.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预想未来的景象,表现出对生命延续的乐观态度。
  8.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最后表达了希望未来人们能赞美这棵树,同时也传颂他的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 “稚柏如婴儿”,将柏树与婴儿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拟人: “人来顾汝笑”,赋予树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描绘一棵幼小的柏树,呈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稚柏: 象征新生、希望;
  • 华堂: 代表人类的居所与文明;
  • 清风: 象征自然的温柔和生命的流动;
  • 苍苍: 象征生命的茂盛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中的“婴儿”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柏树的幼小
    B) 柏树的坚韧
    C) 柏树的美丽

  2. 诗中提到的“我老不耐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什么的感慨?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生命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敬畏

  3. 诗的最后一句“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表达了什么?
    A) 对柏树的赞美
    B) 对人类的指责
    C) 对未来的悲观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但苏辙的作品更加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厅前柏》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建平途次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喜宝积智轸道人惠书偈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三首 归马二首 奉先寺 宿州 用欧阳文忠韵雪诗 漫呈无咎一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平简 捺的字有哪些_汉字捺笔顺详解与常见捺字示例 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厨 摇旗呐喊 斤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有百害而无一利 马旁的字有哪些?带马旁的汉字大全 矢字旁的字 轻车简从 周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周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拼音yu的汉字全收录_yu的常用字详解 矜爽 确确实实 套牢 互换 翠羽明珠 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