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时间: 2025-05-13 03:08:11

诗句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3:08:11

原文展示: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白话文翻译:

从前在五陵的时候,年轻气盛,心志高远。 曾经自负有非凡的骨相,必定能封侯拜相。 向东走到营州,投身军旅,像边疆的将领一样。 一旦离开故乡,十年间奔波在边疆的亭障之间。 部下的士兵都是勇猛的武夫,功成之后互不相让。 仍然希望敌人的尘土飞扬,再去夺取敌人的帐篷。 去年大将军突然背负了不实的诽谤。 北方的离别让士兵们伤心,南迁则死于炎热的瘴气。 空虚和失败让人感到悲伤,登上蓟丘之上。 长安距离这里三千里,日日夜夜向西南方向眺望。 寒冷的沙漠中榆树关隘已经消失,秋天的滦河水位上涨。 策马从此告别,云山之间保持闲适和放纵。

注释: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这里代指长安。
  • 奇骨:指非凡的骨相,古人认为骨相与命运有关。
  • 营州:古代地名,位于今辽宁省一带。
  • 亭障:边疆的防御工事。
  • 部曲:部下的士兵。
  • 林胡: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乐生谤:指不实的诽谤。
  • 炎瘴:指南方炎热地区的瘴气。
  • 濩落:空虚、失败。
  • 蓟丘:指蓟县的山丘。
  • 滦河: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边塞诗的豪迈,也有田园诗的恬淡。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体验和对功名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谓在孙构免官后登蓟楼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功名未遂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功名未遂的遗憾。诗中“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一句,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而“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功名的渴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经历了从军、离乡、战功等一系列变迁,最终却感到“濩落悲无成”,这种从豪情到失落的转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的最后,诗人以“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 回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2.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 自负有非凡的骨相,必定能封侯拜相。
  3.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 投身军旅,像边疆的将领一样。
  4.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 离开故乡,十年间奔波在边疆的亭障之间。
  5.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 部下的士兵都是勇猛的武夫,功成之后互不相让。
  6.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 仍然希望敌人的尘土飞扬,再去夺取敌人的帐篷。
  7.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 大将军突然背负了不实的诽谤。
  8.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 北方的离别让士兵们伤心,南迁则死于炎热的瘴气。
  9.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 空虚和失败让人感到悲伤,登上蓟丘之上。
  10.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 长安距离这里三千里,日日夜夜向西南方向眺望。
  11.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 寒冷的沙漠中榆树关隘已经消失,秋天的滦河水位上涨。
  12.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 策马从此告别,云山之间保持闲适和放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中的“奇骨”比喻非凡的才能。
  • 对仗:如“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中的“三千里”与“西南望”形成对仗。
  • 拟人:如“寒沙榆塞没”中的“榆塞没”赋予了榆树关隘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功名未遂的遗憾。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体验和对功名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五陵:代指长安,象征着繁华和功名。
  • 奇骨:象征非凡的才能和命运。
  • 营州:象征边疆和军旅生活。
  • 亭障:象征边疆的防御和奔波。
  • 林胡帐:象征敌人和战功。
  • 炎瘴:象征南方的恶劣环境。
  • 蓟丘:象征边塞的高地和孤独。
  • 滦河:象征边塞的自然环境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五陵”指的是什么? A. 五个陵墓 B. 五个城市 C. 五个山丘
  2.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中的“奇骨”指的是什么? A. 非凡的才能 B. 非凡的骨相 C. 非凡的命运
  3. 诗中的“营州”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A. 辽宁省 B. 河北省 C. 山东省
  4. “濩落悲无成”中的“濩落”是什么意思? A. 空虚 B. 失败 C.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反映了边塞诗的豪迈和对功名的渴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谓的《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反映了边塞诗的豪迈,但张谓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功名未遂的遗憾,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体验。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张谓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谓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谓诗歌的背景和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 其九 南湖书事五首 其五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 杂兴三十九首 其二十五 杂兴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何氏书堂 野芳亭写望 谒客不值夜梦见之 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耐何 犬字旁的字 笨嘴拙腮 树兵 巾字旁的字 结账 齒字旁的字 过江之鲫 未焚徙薪 大旱望云霓 自字旁的字 心机 包含荚的词语有哪些 涂结尾的成语 气愤填胸 歺字旁的字 械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