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2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25:44
原文展示:
熙宁壬子岁,少华忽然崩。七社民俱死,九泉神不宁。昔天无骇,旷古未之聆。燮理阴阳者,如何略不惊。
白话文翻译:
熙宁壬子年,少华山突然崩塌。七个村庄的居民全部遇难,九泉之下的神灵也不得安宁。这样的天灾,自古以来未曾听闻。那些掌管阴阳调和的人,为何对此毫不震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天人合一,注重道德修养。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天灾人祸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熙宁五年(1072年),少华山发生崩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邵雍以此为题材,表达了对天灾的震惊和对社会治理的质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少华山崩塌的惨状,反映了天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诗中“七社民俱死,九泉神不宁”一句,既表现了灾难的严重性,也暗示了神灵对此也无法安宁,增强了诗歌的悲怆氛围。最后两句“燮理阴阳者,如何略不惊”,则是对当时社会治理者的严厉批评,表达了作者对天灾人祸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天灾人祸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描述少华山崩塌的惨状,诗人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治理者的不满。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熙宁壬子岁”是指哪一年? A. 1072年 B. 1073年 C. 1074年 D. 1075年
“七社民俱死”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A. 社会 B. 村落 C. 政府 D. 宗教
诗中“燮理阴阳者”指的是什么人? A. 道士 B. 官员 C. 学者 D. 医生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