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42
后堂丝管亲曾醉,衮遍筝琶。舞煞蛮靴,百幅红兰出内家。左徒弟子今谁在,只有章华。沦落天涯,忍看灵均九畹华。
在后堂里,丝管乐器的声响让我回想起往日的醉意,细腻的筝和琶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舞者的蛮靴在舞动中显得格外动人。那百幅红色的兰花仿佛从内室中绽放而出。如今,左边的弟子们还在的有谁呢?只剩下章华一人。我在天涯漂泊,忍不住回想起灵均的九畹兰花。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梦阮,号澹云,晚号醉吟,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生活境遇,富有音乐性。
《采桑子 其二 兰为横波夫人所绘》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兰花象征高洁的品德,表达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后堂丝管亲曾醉”,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气氛,乐器声声如诉,令人陶醉。而“衮遍筝琶”则通过华丽的服装和乐器,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繁华盛景。接着,诗人又转向舞者的“蛮靴”,表现出舞蹈的优美与动感,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然而,随着情感的转折,诗人感叹“左徒弟子今谁在”,暗示着时光荏苒,昔日的欢聚已成遥远的记忆,孤独感油然而生。“只有章华”则显示出只有一位旧友仍在,但彼此的距离仍然让人感到无奈与凄凉。最后“沦落天涯,忍看灵均九畹华”,诗人以兰花自喻,象征着高洁的情操与无奈的漂泊,令人唏嘘。
整首词在欢愉与惆怅之间游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作品。
整首诗以追忆过去为主线,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高洁的情感。
《采桑子 其二》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百幅红兰”象征什么?
诗人对昔日朋友的感慨表现在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