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采桑子 题画》

时间: 2025-05-12 19:46:51

诗句

交疏放绿人初静,月上墙来。

酒逐愁来。

一阵销魂拨不开。

明知镜里颜非昨,心也成灰。

梦也成灰。

残漏疏钟梦暗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9:46:51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题画
作者: 梁鼎芬 〔清代〕

交疏放绿人初静,月上墙来。
酒逐愁来。一阵销魂拨不开。
明知镜里颜非昨,心也成灰。
梦也成灰。残漏疏钟梦暗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树梢洒在墙上,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酒杯中的酒慢慢消去愁绪,但内心的忧伤仍然难以排解。明明知道镜子里映出的脸已不再年轻,心中却已成灰烬,连梦也变得苍白无力。只剩下那疏漏的钟声,在黑暗中回响,唤起无尽的思绪与梦境。

注释:

  • 交疏:交错而疏落的树木。
  • 放绿:指树木的绿叶繁茂。
  • 逐愁:驱散忧愁。
  • 销魂:使人神魂颠倒,形容思念或伤感的状态。
  • 成灰:比喻心灵的疲惫与失落。
  • 残漏:指钟声的断断续续,形容时间的流逝与梦境的破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鼎芬,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官至小职,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小景入诗,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银色月光下,诗人通过夜景描绘内心的孤寂与感伤,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题画》以其细腻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作者通过描绘安静的夜晚和月光的洒落,营造了一个宁静却又充满伤感的氛围。诗中“酒逐愁来”一句,表现出饮酒作乐的无奈与对愁苦的无能为力,暗示了人在面对内心的痛苦时,即使借助外物也难以逃避。

“明知镜里颜非昨”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清醒认识,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与无奈。此句不仅是自我反省的体现,也传达出一种对青春消逝的痛惜。最后一句“残漏疏钟梦暗回”,通过对钟声的描写,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交疏放绿人初静:描绘了树木的疏落与绿色,暗示环境的宁静。
  • 月上墙来:月光照在墙上,营造出静谧的夜景。
  • 酒逐愁来:喝酒来驱散愁苦,但心中仍感到忧伤。
  • 一阵销魂拨不开:思念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无法摆脱。
  • 明知镜里颜非昨: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内心充满惆怅。
  • 心也成灰,梦也成灰:心灵与梦境都已破碎,象征失落。
  • 残漏疏钟梦暗回:钟声断续,梦境模糊,唤起对过去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成灰”,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疲惫。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月光、酒、钟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过往的怀念,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清冷与孤独,反映内心的寂寞。
  • :代表逃避与解愁,但最终无法治愈内心的伤痛。
  • 钟声: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唤起,象征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酒逐愁来”意指: A. 酒能解愁
    B. 酒让人更加忧伤
    C. 酒无能为力
    D. 酒是快乐的源泉

  2. “明知镜里颜非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时间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月亮引发对人生的哲思,情感更为宽广,体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梁鼎芬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虞美人 虞美人 初夏 虞美人 陈路若窹轩酒坐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一 落梅 虞美人·寄巽兄道州 虞美人 其三 虞美人 闰中秋 虞美人 其一 立秋日书感 虞美人 甲申中秋无月,歌此为云巢酒客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一狠二狠 耒字旁的字 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昃之离 韋字旁的字 讯理 泆然 风流跌宕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穴宝盖的字 食字旁的字 得尺得寸 塞上江南 年劳 西储 臼中无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