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09
余亦栖栖者,天涯尚滞淫。每闻烟鹤唳,时作水龙吟。梗泛沟中断,材惊爨下音。名山谁不负,为尔一登临。
我也是一个流浪者,身处天涯却仍然被困在此地。每当听到烟波上白鹤的叫声,便时常想起水边的龙吟。水草浮泛于沟中断裂,柴火在灶下的声音令人惊动。名山大川有谁不曾背负,唯有为了你我才愿意一游而临。
“名山谁不负”:这句可以理解为古人游历名山大川,留下诗篇的传统。在古代文学中,山水常常象征着人文情怀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程尚濂,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风多以咏怀山水、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这首诗是在作者旅途中产生的,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诗中蕴含的情感真挚,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沉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流浪与徘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开头“余亦栖栖者”直接道出诗人的自我身份,既是流浪者又是寻求归属的心灵旅人。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听到烟鹤的叫声与水龙的吟唱,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自然的感受与共鸣,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梗泛沟中断,材惊爨下音”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交融,水草与柴火的声音使得诗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最后一句“名山谁不负,为尔一登临”,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流露出一种对真情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情的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人在流浪的生活中寻找归属感,感悟到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
诗中“栖栖者”指的是谁?
“烟鹤唳”描绘的是哪个意象?
诗中提到的“名山”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