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陶咏三良》

时间: 2025-05-08 07:26:24

诗句

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

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已微。

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

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

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

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

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

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

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7:26:24

原文展示

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
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已微。
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
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
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
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
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
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
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如同泰山般沉重,忽然又像鸿毛一样被抛弃。
三位儿子因一句话而亡,所死的原因实在微不足道。
晏平仲真是贤德,事君不图私利。
我岂能像犬马一样,向君主追求荣华富贵。
为国捐躯固然有其道理,但大节却不能因此而败坏。
君为了国家的安危而死,我也愿意同归于尽。
顾命之事有治乱之别,臣子应得以顺逆。
魏颗的孝爱之情,三良的忠义又有什么值得希冀的呢?
仕官难道不光荣,但有时也会缠绕忧愁与悲伤。
所以靖节翁才会穿上黔娄的衣服。

注释

  • 黔娄衣:指一种朴素的衣服,象征清白和节操。
  • 三良:指古代的三位贤良之士,通常是指春秋时期的三位忠臣。
  • 卫颗:魏颗,字公度,东周时期的著名孝子。
  • 晏平仲:即晏婴,春秋时期的名臣,以忠诚和清白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清新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时局动荡,国事日非。他虽身处逆境,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并通过诗歌表达对忠诚与节操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陶咏三良》是一首深刻反映忠臣节义的诗作。苏轼通过对三位忠良之士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在诗中,苏轼通过“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开篇,设定了沉重的生命哲学,生与死的思考交织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提到“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强调了忠臣应当不图私利、以国为重的精神。苏轼以“我岂犬马哉”自谦,表现出对权势的抵制和对节操的坚守,表明自己宁愿承担艰难,也不愿追逐荣华富贵。

“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这句道出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作为臣子的责任与担当。他愿意与君主同生共死,表现出深厚的忠诚和责任感。诗中提到的“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则反映了对历史忠臣的敬仰与对当今政治环境的失望。

整首诗透过对忠诚与节操的探讨,表达了苏轼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现实政治的反思,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生存的压力如泰山般沉重,繁重的责任使人倍感疲惫。
  2. 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已微:三位忠臣因言辞而死,死因虽小,却映射出权力背后的黑暗。
  3. 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歌颂晏婴的忠诚,强调忠臣应以公心事君。
  4. 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自谦不愿如犬马般追逐权势,愿为国捐躯。
  5. 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为国牺牲固然有道理,但大节不可失。
  6. 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愿与君共赴国难,表现出忠心。
  7. 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提到君命之事的复杂性,臣子应根据时势来应对。
  8. 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魏颗的孝心与三忠良的忠诚,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9. 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仕途荣华却伴随忧愁与悲伤。
  10. 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最终选择清贫衣衫,象征对节操的坚守。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生命的沉重与鸿毛的轻盈对比,强调忠诚与责任感的矛盾。
  • 比喻:将人比作犬马,突显出对权力和地位的轻蔑。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表达忠诚的决心与清白的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忠臣节操的赞美和对当今政治现状的不满,深入探讨了忠诚与责任感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苏轼以个人的忠诚和节操为背景,展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山:象征沉重的责任与压力。
  • 鸿毛:象征轻浮与无常。
  • 犬马:象征对权力的谄媚与卑微。
  • 黔娄衣:象征清白、节操和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贤哉晏平仲”是指谁?

    • A. 晏婴
    • B. 魏颗
    • C. 三良
    • D. 靖节翁
  2. 诗中所说的“杀身固有道”,是强调什么?

    • A. 个人荣华
    • B. 国家责任
    • C. 个人自由
    • D. 家庭责任
  3. “我岂犬马哉”的意思是什么?

    • A. 我愿意追逐权力
    • B. 我不愿如犬马般卑微
    • C. 我是忠诚的臣子
    • D. 我喜欢狗和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苏轼更多地关注于国家和政治,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个人的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苏轼在政治的风云中展现忠诚,而陶渊明则在田园中追求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苏轼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寄秋怀 二月六日雨中简诸君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 其四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 赠杨左司三首 其一 谒孺子祠后由南昌还舣舟之地 寄雷丈朝宗 寄孙子进昆仲 题钓雪图 其二 贵溪出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生方死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黽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祠求 洋伞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依然故物 民元革命 云中白鹤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里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轻微 鼠字旁的字 飘樊落溷 泥古执今 贞坚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