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2:13
玉函香骨老云根,占断孤山水月村。
荐菊泉清涵竹影,种梅地冷带苔痕。
生前已自全名节,身后从谁问子孙。
惟是年年寒食日,游人来与酹清尊。
在这座墓中,安放着老云的香骨,孤独的山上占据着水和月的村庄。
在这儿,菊花旁的泉水清澈,竹影摇曳;那种梅的地方冷清,苔藓覆盖着痕迹。
生前他已经自我保持了名节,去世后谁还会问及他的子孙?
每年寒食节,来游玩的人们,与我一同为他洒下清酒。
作者介绍:高翥,字君平,号云溪,南宋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高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翥游历林和靖墓时,表达了对这位高洁人物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感慨。林和靖是唐代隐士,以清白名节著称,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怀,追思往事。
《拜林和靖墓》是一首高度凝练的抒情诗,通过对林和靖墓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崇敬。诗中开篇以“玉函香骨老云根”引入,既刻画了墓地的清幽,又暗示了逝者的高洁。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泉水、竹影和梅花,构建出一幅自然的静谧画面,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清白名节的追求。
“生前已自全名节,身后从谁问子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名节的思考,强调了生前的品德在死后所带来的孤独与不被世人所知的无奈。这些情感通过对比的手法得以深入人心,浮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
最后,“惟是年年寒食日,游人来与酹清尊”一句,点出祭奠的传统意义。通过寒食节的习俗,诗人将对逝者的缅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高洁的追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林和靖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名节的追求、对逝者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玉函”象征什么?
a) 普通的墓葬
b) 高贵的墓葬
c) 破旧的房屋
“生前已自全名节”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声的渴望
b) 对清白的自豪
c) 对财富的羡慕
“寒食日”是哪个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翥的《拜林和靖墓》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前者更加注重对名节的追思,后者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由。两者都以自然为背景,烘托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