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8:51
庭草衔秋自短长,
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秋天的草在庭院中无论长短,都显得萧条;悲伤的蟋蟀在响亮地鸣叫,回应着寒冷的螳螂。豆花似乎懂得邻里的情谊,热情地向外延伸,蔓延过墙去。
高翥,字子骞,号双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代表作品有《秋日》等。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秋日》写于秋季,正值自然界变化之际,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感受,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与生活变化的思考。
《秋日》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秋天景象。开篇以“庭草衔秋自短长”点明了季节的变化,草木在秋天的萧瑟中显得短小,传达出一种寂寥与惆怅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悲蛩传响”描绘出秋天的声音,蟋蟀的鸣叫与寒冷的螳螂形成对比,暗示着生物在季节变迁中的无奈与哀愁。
随后,诗中转向人际关系,以“豆花似解通邻好”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豆花的蔓延不仅是自然的生长,也是情感的延续,蔓延过墙,向邻里传递友好。整首诗在描绘秋日景色时,逐渐渗透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人际之间的温暖,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悲蛩”指什么?
A. 螳螂
B. 蟋蟀
C. 蝉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生命的无常与人际关系
C. 对冬天的期待
“引蔓殷勤远过墙”中“蔓”指的是什么?
A. 草
B. 藤蔓
C. 花
高翥的《秋日》与杜甫的《秋夕》同为描绘秋天的诗歌,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物与人际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多表现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