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2:07
当年平贼立殊勳,
时不旌贤事忍闻。
唐史无人修列传,
漳江有庙祀将军。
当年为了平定贼寇而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如今却无人传颂他的功绩。
在《唐史》中没有人为他修订传记,
而在漳江却有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将军。
这首诗提到的“将军”可能是指某位在唐朝期间平定叛乱的将领,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显著的传记,但他的事迹却在地方上得到了敬重和纪念。这种现象反映了历史的遗忘与地方的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吕璹(约1040—1110年),字子明,号云峰,北宋时期的诗人,官至太常博士。吕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社会正义和历史人物的钦佩。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背景是当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历史功勋的遗忘。诗人通过对将军的庙宇和历史记录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被遗忘的惋惜和对地方崇敬的赞美。
这首《威惠庙》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对功勋被忽视的无奈。首句提到“平贼立殊勳”,即将军为国家平定叛乱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体现了他曾经的荣耀;第二句“时不旌贤事忍闻”则流露出对当今社会的不满,表明即使有如此伟大功勋的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与记载。这种对比激发出强烈的历史感与责任感。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唐史无人修列传”,暗示历史对于这位将军的遗忘,而“漳江有庙祀将军”则表明尽管官方历史遗忘了他,但地方却依然保存着对他的崇敬和纪念。整首诗虽短,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对英雄的尊重,展现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平贼”指的是:
a) 平定叛乱
b) 贸易
c) 文化交流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a) 赞美
b) 遗忘
c) 惋惜
“唐史无人修列传”暗示了什么?
a) 历史的真实
b) 历史的遗忘
c) 历史的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