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荆公故宅》

时间: 2025-04-26 21:14:01

诗句

十年高卧此东峰,出处无□衅已丛。

洛蜀党成疑误国,熙丰法敝竟缘公。

争墩已赋三山石,记里犹传九曜宫。

漫向春风寻旧泽,生平功过史书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4:01

原文展示:

十年高卧此东峰,
出处无衅已丛。
洛蜀党成疑误国,
熙丰法敝竟缘公。
争墩已赋三山石,
记里犹传九曜宫。
漫向春风寻旧泽,
生平功过史书中。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东峰上,我已经高卧十年,
出入都没有纠纷和争执。
洛阳和蜀地的党派成了疑似误国的原因,
熙丰年间的法令败坏,最终都与您有关。
争吵中我已赋诗于三山的石头,
记忆中的九曜宫依然流传。
我漫步在春风中,寻找旧日的泽地,
您一生的功过都在史书里。

注释:

  • 高卧:长时间卧居,形容隐居生活。
  • 出处无衅:出入没有争执,形容生活安宁。
  • 洛蜀党:指的是洛阳和蜀地的政治派系。
  • 熙丰法:指清代的法令,因其不完善而导致社会动荡。
  • :古代指土堆或小山,诗中可能指代石头。
  • 九曜宫:古代传说中与星宿有关的宫殿,象征文化传承。
  • 旧泽:旧日的水泽,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
  • 生平功过:一生的功绩与过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来泰,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因战乱等原因,诗人的早年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李来泰以其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来泰隐居东峰时期,表达了他对政治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诗中提及的“熙丰法”显示出他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而“生平功过”则体现了他对自己和他人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峰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李来泰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十年高卧此东峰”,不仅揭示了他长时间的隐居生活,也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淡泊与无奈。接下来的“出处无衅已丛”,则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寻求安宁的愿望。

诗中对“洛蜀党成疑误国”的提及,体现了李来泰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与忧虑,尤其是派系斗争对国家的影响。而“熙丰法敝竟缘公”则是对当时法治状况的批判,反映了对社会腐败的深切反思。

“争墩已赋三山石”意象的使用,让人联想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通过赋诗来表达自身情感与思考的方式。最后两句“漫向春风寻旧泽,生平功过史书中”则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反思,诗人似乎在春风中寻找往昔的痕迹,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而富有韵律,情感上深沉而细腻,展现了李来泰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风采及其对历史、政治的敏感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高卧此东峰:诗人描述自己隐居在东峰的生活,已持续十年,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2. 出处无衅已丛:出入之间没有争执,暗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3. 洛蜀党成疑误国:提到洛阳和蜀地的政治派系,暗示政治斗争的复杂与对国家的危害。
  4. 熙丰法敝竟缘公:批判当时的法律制度腐败,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5. 争墩已赋三山石:诗人通过赋诗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展现自我价值。
  6. 记里犹传九曜宫:提及古代文化,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7. 漫向春风寻旧泽:在春风中漫步,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怀旧情怀。
  8. 生平功过史书中:反思自己一生的功过,意识到历史对个人的评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高卧,突出诗人的安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规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九曜宫象征文化传承,春风则象征希望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个人生平的审视。诗人通过隐居生活表达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淡泊,同时又充满了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峰:象征隐居与安静的生活。
  • 春风: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三山石:象征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以及诗人的自我表达。
  • 九曜宫:象征古代文化与历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来泰的隐居生活持续了多少年?

    • A) 五年
    • B) 十年
    • C) 二十年
  2. “洛蜀党成疑误国”中的“洛蜀”主要指代哪个地区?

    • A) 南京
    • B) 洛阳和蜀地
    • C) 北京
  3. 诗中提及的“熙丰法”主要指代什么?

    • A) 自然法则
    • B) 清代的法律制度
    • C) 古代的法律

答案:

  1. B) 十年
  2. B) 洛阳和蜀地
  3. B) 清代的法律制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之情,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 杜甫《春望》:关注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情感上更为悲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来泰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寒食伤先兄正献公 满庭芳 咏梅 满庭芳 示刘子新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 满庭芳 七夕 满庭芳 其八 自述 满庭芳 示门人,令往文登设贫 满庭芳 满庭芳 春日苦雨 满庭芳·稽首诸兄 满庭芳 芜湖小西湖荷叶如云,花已尽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燎原 外政 石城汤池 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硬着头皮 庆吊不行 猝然 无字旁的字 福慧双修 斤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衔尾相随 吸力 崭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