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9:07
真珠帘
作者: 徐某 〔宋代〕
落红几阵清明雨。
忆花期半被睛慳寒阻。
新柳著春浓,早翠池波妒。
粉雨香去消息远,温旧日秋千庭宇。
凝伫。正春醒帘外,一声莺语。
尘锁宝筝弦柱。自眉峰惹恨。
六么慵舞。深院不成妆,有泪弹谁与。
记得踏青归去后,细共说花阴深处。
心愫。怕当时飞燕,知人分付。
在清明时节,几阵落花伴随着细雨。
我回忆起花期,恰好被阴云和寒气所阻。
新柳在春天的阳光下愈发浓密,
早已泛绿的池水因妒忌而波动。
粉色的细雨中,那芬芳的气息已远去,
温暖的回忆中,秋千庭院却显得遥远。
我凝望着,正是春天的帘外,一声黄莺啼叫。
尘封的宝筝弦柱上,积满了岁月的恨意。
懒惰的舞姿不再。深院中未能妆点,
泪水流淌,又有谁来倾诉?
我记得踏青归来后,细细与她谈论花影的深处。
心中的情愫,却怕当时的飞燕,
会将我的心事告知他人。
徐某,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诗人们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尤其擅长表达内心情感。
诗作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与自己的情感。此时节常常让人感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抒发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春天的感慨。
《真珠帘》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开篇几句通过“落红”和“清明雨”引入,营造出一幅凄美的春景图,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无常和短暂。诗人对花期的怀念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思,更是对过往时光的惋惜。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新柳著春浓”和“早翠池波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柳树的新绿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气息,而水波的轻动则暗示着内心的波澜。接着,诗人又通过“粉雨香去消息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失落。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运用了许多情感化的词汇,如“凝伫”、“心愫”等,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特别是“深院不成妆,有泪弹谁与”,表现出一种生动而深刻的情感,令人共鸣。
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一种春景与心情相互交融的独特风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消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复杂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落红”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春天的逝去
C. 夏天的到来
D. 秋天的丰收
诗中提到的“清明雨”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兴奋
D. 宁静
“新柳著春浓”中“新柳”代表了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生命与希望
C. 忧伤的情感
D. 远方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