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2:16
原文展示: 雁山深又僻,无数石岩奇。 皆是僧分住,最先谁得知。 逐时多异景,前辈少题诗。 南渡名方著,唐人不到兹。
白话文翻译: 雁山深处且偏僻,无数奇石岩峦立。 僧人们分散居住,最初是谁知晓此地? 随着时间变换,景色多奇异, 前辈诗人少有题咏。 南渡之后名声才显著,唐代诗人未曾到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160-1220),字元直,号鹤林,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雁荡山的深邃与僻静,以及山中奇异的景色和僧人的生活。诗人在南宋时期创作此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雁荡山的深邃与僻静,以及山中奇异的景色。诗人通过“深又僻”、“无数石岩奇”等词句,勾勒出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景图。诗中提到“僧分住”,暗示了山中的隐逸生活,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相呼应。后两句“南渡名方著,唐人不到兹”,则反映了雁荡山在南宋时期才开始名声显著,唐代诗人未曾到此,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雁荡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提及雁荡山在南宋时期才开始名声显著,唐代诗人未曾到此,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雁荡山位于哪个省份? A. 浙江省 B. 福建省 C. 江苏省 D. 广东省
诗中提到的“僧分住”指的是什么? A. 僧人在山中分散居住 B. 僧人在山中集中居住 C. 僧人在山中修行 D. 僧人在山中讲经
诗中提到的“南渡”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唐朝南迁 B. 宋朝南迁 C. 明朝南迁 D. 清朝南迁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