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57
夹路黄茅与树齐,人行茅里似山鸡。长松不与遮西日,却送清阴过隔溪。
路旁的黄茅草与树木齐平,行走在茅草中的人就像山中的野鸡。高大的松树不遮挡西方的阳光,却把清凉的阴影送到隔着小溪的另一边。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提到的“山鸡”和“长松”都是自然中的常见元素,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著称。
《憩楹塘驿二首》是杨万里在旅途中写的,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展现的宁静自然景致,反映了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状态。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一幅静谧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乡村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茅草与行人联系在一起,画面鲜活而有趣,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让人感受到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灵动。接着,松树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坚韧与宁静的象征。
诗中“长松不与遮西日,却送清阴过隔溪”一句,展示了松树的特性与光影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这里的“清阴”不仅是物理上的阴影,更是象征着一种生活的舒适与宁静。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阳光的炙热,又有阴影的凉爽,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哲理。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宁静,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诗中“夹路黄茅”描述的是哪种植物?
诗人用什么比喻形容行走在茅草中的人?
诗中“长松不与遮西日”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