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2:14
云木自萧疏,何惭大隐居。
雨残三径菊,尘满一床书。
开户鸟声过,移尊竹色虚。
沧江复岁晏,谁念病相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的环境,云木间显得冷清,隐士的生活并不感到羞愧。残雨中,三条小径上盛开的菊花显得幽静,而书房里满是尘埃,书籍也积攒了不少。打开窗户,鸟鸣声从外传来,竹子旁的酒杯似乎也因为竹影而显得空虚。沧江的流水又到年末,谁来关心我这个病弱的相如呢?
梁有誉(约1560-1620),字时中,号竺山,明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后隐居于湖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隐士生活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
该诗创作于岁末时分,诗人可能正处于隐居的生活中,借景抒情,反映出他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开篇的“云木自萧疏”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与宁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下来的“雨残三径菊”,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中的生机与清幽,菊花在雨后显得格外坚韧,象征着隐士独立自持的品格。
“尘满一床书”则引出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思考,书籍的尘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沉淀,突显出隐士生活的清淡与无奈。随后的“开户鸟声过”,通过鸟鸣声的描绘,表现了与外界的微妙联系,尽管生活清幽,但仍有自然的声音传入,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最后两句“沧江复岁晏,谁念病相如”,则将个人情感提升到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境界,诗人感叹岁月流逝,自己即使身处隐居,也难免感受到孤独与被遗忘的悲哀,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时间的思考,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种种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孤独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中“云木自萧疏”主要表现了什么?
“尘满一床书”意味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病相如”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