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1
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
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
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
鲍生古骚人,曾过鍊师宿。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脩竹。
兹焉废耕陇,岁晏空菽粟。
薄日静衔山,惊湍泻哀玉。
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
在白鹤峰的后面,是起伏的广阔平原。
我沿路而行,恰好遇见一个樵夫,询问古老的青牛谷。
我拨开灌木,找到了小路,拄着杖子惊动了麋鹿。
鲍生这个古代的骚人,曾经在这里过夜。
在明亮的月光下,古坛旁边,我题诗留下了修竹的记忆。
如今我已荒废了耕地,年末时却空有一筐豆子和谷物。
薄薄的夕阳静静地映照山峦,奔腾的溪水哀泣似玉。
我回头望着我的庐舍,风中的旗帜在林边摇曳。
释道潜,字潜,号东崖,是宋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感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描绘隐逸生活。
《庐山杂兴》系列诗作是在作者游历庐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庐山的美丽风光,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归属感。
释道潜的《庐山杂兴其三》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从“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开篇,诗人便用优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相间的画卷,展现出庐山的广阔与宁静。
诗中“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不仅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樵夫作为自然的代表,象征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接下来的意象如“曳杖惊麋鹿”,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生灵的珍视。
鲍生的提及,唤起了古代文人的情怀,增加了诗的文化厚度。而“明月古坛边,题诗记脩竹”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结尾“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诗中提到的“樵子”指的是:
A. 渔夫
B. 砍柴的人
C. 书生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脩竹”中,诗人是在做什么?
A. 喝酒
B. 题诗
C. 唱歌
诗中的“薄日”指的是什么?
A. 中午的阳光
B. 夕阳
C. 清晨的阳光
比较释道潜的《庐山杂兴其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的主题,但释道潜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