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岩居僧》

时间: 2025-04-26 18:37:40

诗句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7:40

原文展示: 岩居僧 赵师秀 〔宋代〕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白话文翻译: 僧人住在岩石层中的小屋里,整日很少有人来访。 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树木,几朵花轻轻摇动着翠绿的藤蔓。 用冰下的水煮茶,点燃佛前的香灯。 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利的人,为何不能像这位僧人一样呢?

注释:

  • 开扉:打开门。
  • 石层:指岩石层中的住所。
  • 尽日:整天。
  • 寒木:寒冷的树木。
  • 翠藤:翠绿的藤蔓。
  • 茗煎:煮茶。
  • 冰下水:冰下的水,指清澈的山泉。
  • 香炷:点燃的香。
  • 佛前灯:佛像前的灯。
  • 逃名者:逃避名利的人。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岩居僧》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岩石层中的僧人的生活,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隐居的岩石层住所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以动衬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僧人用冰下的水煮茶,点燃佛前的香灯,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名利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开扉在石层”描绘了僧人住所的位置,突出了其隐居的偏僻和与世隔绝的特点。
  • “尽日少人登”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生活的孤独和清静。
  •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的简朴和虔诚。
  • 最后两句“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世界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石层:象征着隐居的偏僻和与世隔绝。
  • 寒木:象征着孤独和清静。
  • 翠藤: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 冰下水:象征着清澈和纯净。
  • 佛前灯:象征着虔诚和信仰。

互动学习:

  1. 诗中“开扉在石层”描绘了僧人住所的什么特点? A. 繁华热闹 B. 偏僻与世隔绝 C. 热闹非凡 D. 人声鼎沸 答案:B

  2. 诗中“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通过什么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A. 对比 B. 拟人 C. 以动衬静 D. 夸张 答案:C

  3. 诗中“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体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 A. 奢华 B. 简朴和虔诚 C. 懒散 D. 浮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师秀的《岩居僧》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而赵师秀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僧人生活的孤独和清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包括《山居秋暝》。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包括《归园田居》。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寺八首 其六 东溪 和应之雨中见怀之作 天窗 苦雨 上元三绝 送圣民出城即事 次韵慎思贻二公诵诗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夏日杂兴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养亲 宝盖头的字 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口角生风 提牢 刀字旁的字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虎不食儿 残病 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食品 包含雄的词语有哪些 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鸾翔凤集 焚溺 才高识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