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树柳》

时间: 2025-05-11 18:20:11

诗句

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

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20:11

原文展示:

树柳 宋祁 〔宋代〕 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 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当年那清秀的姿态,春风中摇曳,雾气中显得格外柔美。 枝条像越地的丝网一样细腻,叶子像章台的女子半遮的眉。 它不愿与桑榆一起感叹日暮,也不愿像枳橘那样随江流迁移。 等到你我都能合抱这棵树时,那时必定是在金城流泪的时刻。

注释:

  • 濯濯:清秀的样子。
  • 條供越绝:枝条细腻如越地的丝网。
  • 叶斗章台:叶子像章台的女子半遮的眉。
  • 桑榆:比喻晚年。
  • 枳橘过江移:比喻随环境改变。
  • 金城洒涕时:在金城流泪的时刻,可能指离别或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善于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宋祁晚年,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情留恋。诗中“濯濯姿”、“动春摇雾”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和生机。后两句通过对柳树不愿随环境改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守和不变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为爱当年濯濯姿”,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清秀姿态的喜爱。
  • 第二句“动春摇雾不胜垂”,描绘了春风中柳树摇曳的柔美。
  • 第三句“條供越绝千丝纲”,用细腻的比喻形容柳枝。
  • 第四句“叶斗章台半额眉”,以女子半遮的眉比喻柳叶。
  • 第五句“肯共桑榆悲日晚”,表达了柳树不愿随晚年悲叹。
  • 第六句“宁同枳橘过江移”,表达了柳树不愿随环境改变。
  • 第七句“待君合抱相看岁”,期待与柳树共度时光。
  • 第八句“定是金城洒涕时”,预言未来在金城流泪的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 拟人:如“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 对仗:如“动春摇雾不胜垂”与“叶斗章台半额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坚守和不变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濯濯姿、动春摇雾、千丝纲、半额眉、桑榆、枳橘、金城。
  • 文化内涵: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和生命力,此诗中的柳树也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濯濯姿”指的是什么? A. 清秀的样子 B. 摇曳的姿态 C. 细腻的枝条 D. 半遮的眉 答案:A

  2. 诗中“叶斗章台半额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中“宁同枳橘过江移”表达了什么? A. 随环境改变 B. 不愿随环境改变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离别之情。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柳永的诗多表达离别之情,而宋祁的诗则更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战城南 大江歌罢掉头东 梅花岭记 喜迁莺·霜天秋晓 临终诗 秋晚登城北楼 白马篇 咏秋柳 酬屈突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割据称雄 网罟 巾字旁的字 贵本 聿字旁的字 措手不迭 包含辉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辨水 苍龙 跌荡风流 板楼 飞字旁的字 绘声绘形 人烟阜盛 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