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8:45
问利问名总不知,生涯付与一轮丝。
四时风月俱还我,万顷烟波说向谁。
霁后短蓑和笠晒,醉来长笛倚篷吹。
此怀惟有诗人识,除却诗人只楚词。
我对名利一无所知,人生的际遇就如这轮丝线。
四季的风月都已归我所有,广袤的烟波又向谁诉说呢?
雨霁之后,我把短蓑和斗笠晾晒,醉意中倚靠在船篷上吹笛。
这种心情只有诗人才能理解,除了诗人,谁能体会这些情怀呢?
赵希迈,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渔夫生活和自然景观,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赵希迈隐居于水乡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个渔人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
《渔人》是赵希迈对渔夫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开篇两句以问句的形式,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内心的思考,表明他对名利的无所知,似乎在告诫世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名声与利益。接下来的“生涯付与一轮丝”一句,巧妙地将人生比喻为一根丝线,暗示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诗的中段描绘了四季的更替与烟波浩渺的景象,诗人把这种自然美视为自己的归属,反映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内心的宁静。随后,诗人描绘了雨后洗净的渔具与饮酒吹笛的场景,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又恬淡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表达一种超然的洒脱与自在。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诗人的独特性,只有诗人才可能真正理解这种情感,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自豪与对文学的信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给人以思考与共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渔人特有的洒脱与清醒,强调了诗人作为独特存在的内心世界。
诗中“问利问名总不知”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生涯付与一轮丝”中的“丝”意指?
诗人认为只有谁才能理解他的情怀?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赵希迈的《渔人》在主题上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多强调的是对田园的归属感与自然的和谐,而赵希迈则侧重于渔人特有的洒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