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扫花游·清明》

时间: 2025-07-12 13:27:13

诗句

一番雨过,早梨云卸了,新烟乍起。

晓霞晴腻。

濛笼门翠柳,万家春意。

粥冷饧香,人隔秋千巷尾。

数花事。

正开到杜鹃,恰染红泪。

埋玉芳草地。

有多少春魂,墓门长闭。

绿罗裙碎。

想化成蝴蝶,飞来尘世。

如梦光阴,只有斜阳不死。

黯红紫。

镇年年、画愁无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3:27:13

原文展示:

一番雨过,早梨云卸了,新烟乍起。晓霞晴腻。濛笼门翠柳,万家春意。粥冷饧香,人隔秋千巷尾。数花事。正开到杜鹃,恰染红泪。埋玉芳草地。有多少春魂,墓门长闭。绿罗裙碎。想化成蝴蝶,飞来尘世。如梦光阴,只有斜阳不死。黯红紫。镇年年画愁无际。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雨过后,早开的梨花云彩已散去,新冒出的烟雾阵阵升起。清晨的霞光轻柔而湿润,门前的翠柳朦胧,万家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粥冷了,甜蜜的香气弥漫,人与人之间隔着秋千的巷子。说起花事,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节,恰好染上了红色的泪水。埋在芳草地里的,有多少春天的灵魂,墓门紧闭。那碎裂的绿罗裙,仿佛想化作蝴蝶,飞回人世。如同梦幻般的光阴,唯有斜阳不灭,黯淡的红紫色,年复一年,画出无尽的愁苦。

注释:

  • 早梨云:指早春时节的梨花云彩。
  • 晓霞:清晨的霞光,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粥冷饧香:形容粥冷却后散发的甜香味,暗示温暖的生活气息。
  • 杜鹃:一种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且其花色多为红色,常与悲伤相连。
  • 春魂:春天的灵魂,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绿罗裙:代表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斜阳不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惠如是清代著名女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致,情感细腻。她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明时节,清明既是春天的节气,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哀思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扫花游·清明》以清明节为背景,蕴含着深厚的春天意象与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开篇的“雨过”带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雨水洗净了尘埃,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翠柳、万家春意、杜鹃花等,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墓门长闭”一句中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逝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通过对“春魂”的思考,诗人不仅在追忆逝者,也在感慨春天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一句“镇年年画愁无际”更是将这种愁绪深化,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番雨过":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气息。
  2. "早梨云卸了,新烟乍起":梨花云散去,新的烟雾升起,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3. "晓霞晴腻":清晨的霞光柔和而湿润。
  4. "濛笼门翠柳,万家春意":描绘了家家户户春意盎然的景象。
  5. "粥冷饧香,人隔秋千巷尾":温暖的生活气息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6. "数花事,正开到杜鹃,恰染红泪":杜鹃盛开,寓意着悲伤的情感。
  7. "埋玉芳草地,有多少春魂,墓门长闭":春魂被埋葬,暗示生命的消逝。
  8. "绿罗裙碎,想化成蝴蝶,飞来尘世":希望转化为蝴蝶,渴望回归人间。
  9. "如梦光阴,只有斜阳不死":时间流逝,但斜阳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10. "黯红紫,镇年年画愁无际":愁苦如年画般无尽,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生命的短暂进行对比。
  • 拟人:春魂与生命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粥冷饧香”和“人隔秋千巷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2. 杜鹃:代表春天与悲伤。
  3. 春魂:象征生命与希望。
  4. 蝴蝶:自由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霞晴腻”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阴雨绵绵
    B. 清晨的柔和霞光
    C. 晴天的干燥

  2. “埋玉芳草地”中的“玉”指代什么? A. 珍贵的生命
    B. 春天的花草
    C. 大地的丰饶

  3. 诗中反复出现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哀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静夜思》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吕惠如的《扫花游·清明》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但吕惠如更侧重于春天的景象与对逝者的思念,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来表现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吕惠如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

相关查询

压云亭 城西晚步呈王亮采 送谢梦得归昭武 送仲子弟用同之韵 临发再和 东坡 送张立之赴临江判官 钦夫子明定叟夜话舟中钦夫说论语数解天地之心圣人之心尽在是矣明日赋诗以别 三塔寺阻雨 其二 三塔寺阻雨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缟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缩地补天 读书三余 以紫乱朱 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文学 艳如桃李,凛若冰霜 鼓字旁的字 颓发 万箭攒心 燋然 小戾 子字旁的字 蹇蹇 乛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