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16
髫龀参诸老,辱置书册前。
上起马本纪,下迄李续编。
积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
貌丑况古妆,臂短非善缘。
时人讪晚谬,弟子嘲昼眠。
堕甑懒回顾,弃扇羞乞怜。
众皆惊曲径,余惟泥方穿。
平生忧世病,华佗不能痊。
仰即丹凤鶱,俯视磨蚁旋。
居常哂触蛮,安肯分济川。
舐鼎堪骨蜕,载质堪骨蜕,载质从心悁。
何当坐一月,大胜读十年。
惜哉已耄及,晨镜雪满颠。
仙家能返童。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年幼时就向那些老者请教,结果却被人嘲笑,书本摆在面前,上面写着马本纪,下面是李续编。经过勤奋努力,才勉强达到榆树的景色,身体虚弱却仍然想登上高峰。我的模样丑陋,即使打扮也显得古怪,手臂短小也不是好的缘分。时人嘲讽我年老无能,弟子们更是在白天嘲笑我。看着锅里的饭,懒得回头,扔掉扇子也羞于乞求怜悯。大家都惊讶于我走的小路,只有我愿意在泥土中穿行。平生忧国忧民的病,华佗也无能为力。仰望天空如同丹凤展翅,俯视大地如同蚂蚁旋转。平时对粗鄙的人嗤之以鼻,怎么可能同情渡河的人。舔鼎的火焰可以让骨头脱落,载质的事情从心中流出。什么时候能坐上一月,胜过读书十年?可惜我已是白发苍苍,早晨照镜子时,满头白雪。仙人是否能让我重返童年?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瑞,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在南宋时期的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闻名。刘克庄的诗歌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年老体衰、世事纷扰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嘲讽。身处南宋动荡时期,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也在诗中得以体现。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刘克庄对自我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开篇以“髫龀”引入,展现出诗人从小就对知识的渴望,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嘲讽。诗人自嘲容貌丑陋和身体虚弱,体现了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和自我的否定。尤其是“时人讪晚谬,弟子嘲昼眠”这一句,直接表达了他对世人冷嘲热讽的不满。
诗中多次提到的“华佗”,不仅是对医术的期待,也是对自己困境的无奈。在反思与自嘲中,诗人又不乏对理想的追求,“何当坐一月,大胜读十年”表达了对时间和知识的价值的思考。即便年华已逝,诗人仍在努力追求着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结尾“仙家能返童”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人生的无常结合,留给读者深思。整首诗从个人的忧虑出发,反映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审美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冷漠的批判。诗人以自我反思为起点,探讨生命的价值与知识的意义,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刘克庄的诗歌主题是什么?
“何当坐一月,大胜读十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华佗”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