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18
《放鱼》
作者:李流谦 〔宋代〕
溪媪双鱼入手中,鬐鬣不摇犹眼红。
咫尺波涛即胡越,不忍觳觳殳换束人心同。
小舟自放清江侧,为龙何以报我德。
只须旱岁活焦枯,不用明珠光的皪。
一位溪边的老婆婆把两条鱼放在我的手中,鱼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眼睛依然红润。
近在咫尺的波涛仿佛将胡越之地隔开,可以想象那种痛苦而不忍心的感受。
小舟静静地停靠在清澈的江边,我该如何报答这些恩德呢?
只希望在干旱的年份,仍能为它们提供生存的空间,不必用明珠和光华来装点。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时期,诗人通过放生鱼类的行为,寄托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
《放鱼》一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描绘了溪边老妇人与鱼的亲密接触,鱼的生动形象与老妇人简单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一种纯朴的美感。紧接着,诗人以“咫尺波涛即胡越”揭示了人心的复杂与对生存的反思,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诗中的“小舟自放清江侧”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人自问“为龙何以报我德”,表达出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最后一句“只须旱岁活焦枯”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李流谦对生命的关怀与对自然的敬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放生的行为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激,借助自然的意象反映出人心的复杂与内心的宁静,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溪媪”指的是:
A. 年轻女人
B. 老妇人
C. 渔夫
D. 诗人本人
诗中提到的“明珠”象征:
A. 生命
B. 财富
C. 知识
D. 自然
“不忍觳觳殳换束人心同”表达了:
A. 对物质的渴望
B. 对人心复杂的无奈
C. 对生命的尊重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放鱼》与李白的《渔舟唱晚》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浪漫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