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33
除夕有感
李全昌 〔明代〕
过去方来瞬息中,
浮生大半掷虚空。
每怜墙壁孤灯伴,
肯信庚申上帝通。
根器不分禅俗侣,
盘餐常夹笋蔬供。
来朝再整俳场套,
只恐优旃伎俩穷。
在过去与未来的瞬息之间,
我的浮生大半都被浪费在虚无的空中。
每当看见墙壁上的孤灯,我不禁怜惜,
难道真能相信庚申年会有上帝的指引吗?
我们这些根器相同的人,不分禅宗与俗人,
餐桌上常常夹着笋和蔬菜作为供品。
明天我再去整顿俳句的场面,
只怕那些优雅的表演技巧会耗尽。
作者介绍:李全昌,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其诗风清新,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除夕之际,正值岁末年初,诗人感慨光阴流逝,生活的虚无与孤独。在庆祝新年之际,诗人通过自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反思。
《除夕有感》是李全昌在岁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过去与未来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虚无。开头两句“过去方来瞬息中,浮生大半掷虚空”,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仿佛在质疑生活的价值。接着,墙壁上的孤灯成为诗人内心孤独的映射,而“庚申上帝通”的信仰则显示出对命运的思考和期待。
在“根器不分禅俗侣,盘餐常夹笋蔬供”中,诗人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挣扎,禅与俗的界限在此模糊,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真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艺术创作的期待,似乎在自我鼓励,也在提醒自己保持创作的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既有对孤独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既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透出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与追求。通过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诗人探索了人在时光流转中的孤独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过去方来瞬息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孤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庚申上帝”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