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10
吾老何辞惫,游闲白日宜。
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
笔为钞书秃,窗缘看竹移。
偶然闻剥啄,顿起鹿门期。
我年纪已大,何必再为疲惫而辞退呢?
悠闲的时光正好适合在白天游玩。
我的全身并不是马的脚,
裹着的肉只不过是鸡皮而已。
笔头因书写而变得枯瘦,
窗边看着竹子在微风中摇曳。
偶尔听到啄食的声音,
不禁想起了鹿门的约定。
作者介绍:李全昌,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可能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蕴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即事》是一首描写老年生活的诗,诗人以“游闲”之态度面对生活的疲惫,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身份的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对“老”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年老的坦然接受,认为老年并非应当被视为负担,而是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身体的虚弱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窗缘看竹移”,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最后一句“顿起鹿门期”则为全诗增添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鹿门作为道教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裹肉是鸡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身心状态,借用自然景象(“竹移”)来表达内心的闲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从容态度,强调了闲适与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游闲”的意义是什么?
“裹肉是鸡皮”这句诗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鹿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即事》更强调个人对老年生活的接受与闲适,而《鹿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从意象上看,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王维的诗中带有更多的哲思,而李全昌的诗则更具个人化的情感体验。
推荐书目: